教育部、公安部要求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
本报讯 针对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伤害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恶性案件,教育部4月29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准入登记制度,防止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内。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要继续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校安全事故发生。二要抓紧部署贯彻落实日前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学校门卫防范工作,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准入登记制度,防止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内,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处置。三要配合公安机关迅速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四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制定专门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值班和信息通报制度,妥善处置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维护中小学校安全稳定。
与此同时,公安部也召开紧急视频会议、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立即行动起来,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大力整治学校、幼儿园和周边治安秩序,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危险物品管控力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公安部特别强调当前要突出抓好6项工作:第一,组织派出所民警、交警、巡警、特警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的治安巡逻,特别是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和校园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重点部位,加大巡逻盘查力度。第二,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门口设立专门警务室,或依托学校门卫室设置治安岗亭,及时处置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第三,督促学校严格门卫查验制度,严防不法分子混入校园。第四,指导学校在大门、围墙、宿舍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报警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校园安全事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第五,切实发挥公安民警担任学校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深入宣传,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六,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健全保卫组织,配备专业保安力量和必要的防护装备,加强校园内部的巡逻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