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要让孩子靠自己的优势去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20世纪后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至少具有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知、自然观察八个方面的智能。但多元智能又是具有差异性的,人与人的智能组合有差异,同一个人在八项智能的不同方面也有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这八个方面的只能,但对不同的人来说,哪几项只能是优势智能是不同的,对同一个人来说,在不同的智能上的水平表现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家长和老师仅仅用学习成绩这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孩子,那就注定有些孩子要“落后”,但他却可能在体育或绘画方面是天才。既然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是让孩子通过弥补劣势而“全面发展”,还是让孩子通过优势智能的发挥而突出发展?个人觉得,孩子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通过个人优势智能的发挥去实现的。
有的家长可能要问了,不是说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吗?既然是全面发展到让要让孩子通过劣势的弥补而得到发展,如果劣势得不到弥补还何谈全面发展呢?的确,孩子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全面发展指的是孩子各方面的智能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而并非指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发展到相同的高度和水平。举个例子,比如两个孩子a和b,a的优势智能是逻辑—数学,b的优势智能是语言,这种情况下a要得到更好的发展,肯定是要发挥其优势的逻辑—数学智能,最终他可能会成为数学家;而b则要发挥其语言智能,最终他可能会成为文学家,但这并是不说a就不需要学习语言,b就不需要学习逻辑—数学,他们还都需要接触和学习,只是不能要求他们发展到和他们优势智能一样的高度和水平。再说的直白一些,如果用分数来衡量的话,a的数学可能会考满分或接近满分,但语文可能在及格的水平甚至更低,b也是如此。有时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是他们在劣势学科上不努力,而是这可能是他的智能劣势。
所以,如果我们仅仅用数学成绩去衡量所有的孩子,那有些孩子的确是注定是“拖后腿”;如果仅仅用学习成绩这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孩子,那就注定有些孩子要“落后”。但是,这些“拖后腿”的孩子可能在文学创作极有天赋,这些“落后”的孩子如果有了一个真正适合他的方向,可能就是未来的“毕加索”或“莫扎特”。因此,对孩子的发展来讲,重要的不是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什么,而是他的优势所在决定了他可能成为什么,让他沿着他优势所在的路去走,孩子才能得以充分地发展,每个孩子也才都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兴趣
下一篇: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