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目标最适合孩子?
影响个体发展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个体发展的状态和高度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样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孩子给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也应该依据个人的情况而有所差异,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
1。合适的目标有何特征;
合适的目标是指符合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的目标。一般来讲,适合孩子的目标有以下特征:①是适合孩子身心发展、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的,适合孩子发展的状态、水平和成长需求。②目标对孩子而言不太高也不太低,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动力。过高的目标因为难度多大,孩子即使付出了也可能难以或者无法实现它,这样就会让孩子倍受挫折从而损伤自信、动力降低,过低的目标则由于其太容易实现,孩子在实现了自己往往没有“感觉”,缺乏实现目标后的快乐体验和成功感。③在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在朝目标努力过程中获得的成功感是激发个体动力、斗志的重要因素,成功感的获得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④是随着个体的情况而发展变化的。合适的目标不是一层不变的,不是僵化的,而是随着个体发展的不同状态而相应变化和调整的。
2。目标合适与否是有个体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自己或他人的主观想法决定的。
目标是否合适是由每个孩子在身心、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不同的情况决定的,不是由家长或者自己的主观愿望决定的。很多高中生都有着很远大的理想,但其中不少人往往是凭着自己的好恶或者理想本身的一些因素而定的,没有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比如,有点孩子说当航天员真好,我将来要当航天员,可是自己身高不够又近视眼;有的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情况就给孩子定下考北大、清华的目标,结果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叛逆。
3。合适的目标不仅仅是指学业发展的目标,合适的人生目标才能让孩子真正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一提到目标或要求往往会想到让孩子考多少分或者考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其实,这种目标是存在问题。学业发展虽然也是人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学业发展不是也不可能是人生发展的全部,它只是个体人生发展中很小的一部分,学校教育过程在一个人一生中占的分量也是有限的。合适的发展目标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学业发展,也应当包括行为习惯、性格养成、意志培养、信心、人际交往能力、自理能力等多个方面。
4。目标需要分解。
对于个体发展来说,需要把自己人生的目标,包括学业目标逐步分解为小的、容易把握的小目标。这就是目标分解,也就是把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是综合—分析—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在目标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整体目标实现的手段。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又获得了冠军。记者问他成功的经验时,性情木讷、不善言谈的山田本一告诉记者的仍然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凭智慧战胜对手。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做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我们将最终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在每个小目标中保持拼搏的激情和充足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最终的目标。
上一篇:如何让孩子做好自己?
下一篇:教孩子应以什么态度来面对委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