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课程
  •  
  • 暂无课程
  •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北大的精神体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北大这次主办的训练营自然从学生的修身开始:所谓七日之别,儿女归时;
    您的位置:北京大学 >> 学校动态

    高考分数怎能承受国计民生的重量?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0-6-10
     我国将逐步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项目,“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记者了解到,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200种的加分规定。教育部表示,对于高考加分政策实施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必须认真清理,逐步减少奖励性加分项目。(法制晚报4月26日)

      距离高考只有40天左右的时间,能考多少分大概学生和家长心里都有数,都在静静等待那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检阅,很多人寄希望于命运能够由此改变。然而,时间虽然是同一天,但不同省份的考题却不尽相同,招生名额的比例千差万别,甚至有的学生在考前已10分到手了。

      如果非要为备受诟病的应试教育找一个光鲜的存在理由,那么公平无疑是最大的借口,苦读十余年的每一个学子都有相对公平的机会。但是,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沿革,素质教育未有根本起色,公平的那条起跑线却越跑越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让高考重新“裸”起来。

      任何对公平的追求都有其残酷的一面,一如那些悔不当初、情有可原的犯罪嫌疑人也难逃法律制裁,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制度的神圣与权威,避免任何利益勾兑的可能。众所周知,分数是大学录取的首要条件,如果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分,无疑是一种“生而不平等”,三好学生加分则会变相诱导孩子为了利益做好事,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略微梳理,加分条件有两类:一是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二是需要奖励的特长学生。前者主要有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子女、军烈属子女等组成,最近的则是玉树灾区的学生,都会因特殊身份而获得高考加分。不难看出,加分与否与学生个体表现无关,分数在此起到了国家政策方针在现实中的调剂作用,是一种特殊福利。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教育与民族政策和侨胞政策等并不在一个系统之内,奖励与扶助的各种措施应当在公共层面体现,而不是头痛医脚,变相牺牲其他考生的原有利益。父母是少数民族或者归侨,并不构成子女优先接受大学教育的必要条件。

      至于那些需要奖励的特长生,也没有高考加分的必要。且不说体育特长生和航模特长生近几年滋生了大量腐败问题,即使是真材实料的特长生,就应当以考分作为奖励手段吗?事实上,很多具有体育特长的考生,未必在大学里进入体育专业学习,那无疑就会产生一个搞笑的局面——因为他跑得快,所以他比你有资格学习法律。书本知识不是全部,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没有错,但值得反思和调整的是教育和招生制度,而非现行条件下的分数奖励。例如,北京大学今年首开先河的“校长推荐制”,就是在正确道路上的有益尝试,逐步放开大学自主招生的权力才是收获“偏才”的正确手段。

      放眼全国,各地教育环境和水平参差不齐;聚焦个体,每名考生的履历家境各不相同。农民的孩子也许没有见过航模,但他没准是个种地的天才,能加分吗?农村教育环境落后,又是否应当比北京、上海的考生低10分录取?应试教育无法保证绝对公平,加分政策更是在相反的方向设置障碍,那个看似简单的分数根本无法承受国计民生的重量。

    上一篇:
    下一篇:

    夏令营微博、微信
     

    关于我们 ┊ 广告联系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考试论坛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0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线:400-6900-650 email:px678@163.com

    中招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