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的形式,基本上表现为机械的重复陈词滥调,类似的话反复说很多遍,而且是几乎每天都说,这就像一只苍蝇盘旋在孩子的耳边,直听得孩子耳朵 “磨”出老茧,身心也被折磨得急躁不安,容易使孩子心烦意乱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其次,唠叨的内容也大多是指向孩子的弱点、缺点,没完没了的数落和冷 嘲热讽,就算说的是好话也多是规劝式的“不许这样”,“不要那样”等,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尊重。同时,父母过多的唠叨会让孩子产生自我保护式的逆反心理, 消极对抗、沉默不语或者干脆与父母针锋相对以至于恼羞成怒。
教育专家认为,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人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如果父母苛求完美,就会变成“碎嘴婆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孩子厌烦,结果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
重复性唠叨只会让孩子心烦,同时对父母的唠叨产生依赖感,慢慢的,父母不唠叨,孩子的事情就做不好;批评性唠叨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 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随意性唠叨容易让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孩子对需要记住的重要事情也常常当成耳旁风。那么,父母怎 样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父母不要信口开河
父母要克服唠叨,首先在对孩子讲话前要经过一番理智过滤,不能信口开河。比如说,规定孩子做好作业再开饭,但有的父母话虽讲出去了,可心里又怕孩子肚子饿,就没事找事地说:“你饿不饿?”“快做快做,饭都凉了。你还想不想吃饭?”诸如此类自相矛盾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