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早已堕落了,家里卖了房子供他读书,他在学校里谈恋爱,上网吧……”一位英语教育者在解释自己现在为什么不去大学里讲座和宣传时这样说道。高校教育从扩招之日起就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专业设置的是否合理,课程安排的是否适量这样的话题每一次被提出,都会引来热烈的讨论。大学英语课本应是作为大学生最主要学习英语的途径,但是事实却是尴尬的——
国家规定高校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学分一般在160-180左右,而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一般专业所设置的英语课学分都在20以下。这样,一周仅有一到两次英语课,并且在大学三年级以后再无英语课。再看英语课本,不同的大学英语课本也不同,这样很难有一个评判标准来判断不同学校的学生水平如何。目前看来,只有四六级考试是全国标准。
再者,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强调,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得的英语学分应占总学分的30%-50%。于是,每周两次的英语课中,还必须分出一节作为上机课。上机课的情景通常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能专注在英语学习软件中学习,而是各做各的事情,在临近上机考试的时候匆匆完成上机学习任务,甚至不去上机课的也大有人在。如此这般,上机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在这样的英语课设置情况下,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的作用非常有限。来自广州某重点高校的肖同学说道,自己在大学里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新的知识,考试时用的还是高中的老本。据他说,班里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基本上在高中时英语就已经很不错,大学里能够取得英语上明显进步的人很少。大学生学习态度不如高中生是其英语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但大学英语教育也要为此结果负部分的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应届生具有比其前辈更好的外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的设置在充满怀疑声中是否能完成其任务,帮助大学生求职,答案不太乐观。而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其在高中教育中培养的英语学习习惯,具有更有效的作用。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