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主旨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5-19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礼源于生活,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仪式,最后上升到伦理道德高度。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认为“礼”之基础是“亲子之爱”,“仁”之核心是“爱人”。将“礼”的自然情感基础与“仁”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与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使礼制的强制性与道德的自觉性有了转化的可能。“礼”是“仁”的外化,即“仁”的具体化和政治化。礼要求节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礼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一整套制度仪式,有其独具的文化特色。而统摄这一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之精神。《左传。 昭公十二年》引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礼与仁都是讲人际的关系,礼用以建立人与人间的秩序,仁则寻求人与人间的和谐。从自己做起,立己、克己,方能达到仁的层次。此外,中国礼仪文化还强调礼乐互补。所谓礼乐,并非仅指具体的礼仪典章,更指履行道德与对这一履行的爱好与情趣。因为没有情感的参与,道德的内化是难以完成的。先秦时期学校教育就开设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课程,以礼、乐为先,实行所谓“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的策略。《韦氏词典》将礼貌定义为“表现于行为中的道德”。正如《乐记》所言:礼是天地之序,乐是天地之和。礼是人与人间秩序的建立,乐是象征人与人间来往的和谐。《汉书。艺文志》言及:“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于乐,两者相与并行。”把礼与乐联结起来,治理社会。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 www.xialingying.cc/kongzi/
【纠错】
阅读上一篇:中华礼仪的渊源
阅读下一篇:中国传统梳头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