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的实质就是‘所得非所欲’
清华大学夏令营发现,孩子犯错,家长通常会告诉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这样做不对,但小孩经常不听道理的,讲道理也讲不通。
惩罚孩子时要首先知道孩子怕什么,了解才有对策。他是怕‘父母不喜欢他了’还是‘不让他去打球’,还是其它的东西,要因人而异。‘打’,一开始是怕的,经常‘打’就不怕了,‘父母不要他、不喜欢他、冷落他’,可能是他最怕的事,因为小孩最需要大人的关爱。
当父母真生气的时候,不说话了,不理睬小孩,孩子就会开始觉得真的有问题了。一会儿孩子会向你靠拢,会哄你,他一哄你就好了,他就知道原来你是假的,如果哄了你还不好,他知道问题严重了,开始怕了。当他怕了以后,你要耐心跟他说,他做的事是哪里不对,如果他一听话,你就马上答应他的要求,他又知道原来你又是假的,应该持续一段时间,给他建立一个‘是非观念’的过程。在亲友面前赞美他,说他进步了,好好学习了,作业写得很认真了,说几次以后,再给他一个物资奖励,这时他才会知道奖励来之不易,是一个好大的奖励。
所有的奖励或惩罚,无论是实物的还是语言的,或者是荣誉的,在人的头脑里都是一个‘符号’。那个符号重不重要,只在于人心里的感觉,只有高明的教育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即:高明以覆物!
上一篇:请家教之家长须知
下一篇:智慧父母打造独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