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歌,作为国之灵魂,响彻大半个世纪。 一支乐队,以军人的方式,50多年来高奏同一部昂扬的旋律。这就是国歌和上万次演奏国歌的解放军军乐团。他们,共同记录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大时刻,见证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成长。对国歌作出规定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之际,来自这支全国惟一的职业军乐团的3位指挥,向记者讲述了一些历史的、却是永恒的片断。
1949年8月,29岁的罗浪奉命组建一支联合军乐队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将成为指挥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第一人。
此前,罗浪是拥有80名队员的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幼时随父母逃难到马来西亚的他,曾被英国皇家乐队的表演深深震撼。于是他从中学开始练习小号,并从此与军乐一生结缘。
联合军乐队由华北军区军乐队和受阅部队军乐队组成,共200人。乐器大部分是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胜利品,队员经过正规军乐学习的屈指可数,训练时间却只有大约3个星期。
直到9月中旬,罗浪才知道,自己将要举起的,是开国大典上那支重若千钧的指挥旗。他的联合军乐队有3个任务:当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走上天安门城楼时,演奏《东方红》;开国大典开始时,演奏国歌;阅兵式过程中,演奏阅兵乐曲。
国歌演奏,开国大典的重要一环。对于可能成为国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候选曲目,军乐队加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