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夏令营精彩线路任您选!品质、安全、有保障

您现在的位置: 开心夏令营 >> 营地中心 >> 欧洲 >> 荷兰 >> 正文

400-6900-650 13691570089 值班

和平宫

来源:开心夏令营发布时间:2012-2-6 15:14:24

和平宫是荷兰的著名建筑,位于海牙市郊,是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图书馆和国际法学院所在地。和平宫建造于1907年至1913年之间,主要来自于美国人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的捐赠,它容纳着国际法庭(常常被称为世界法庭)、常设国际仲裁庭、海牙国际法学院和庞大的国际法图书馆。全球各国都为其中的陈设做出了贡献。这里每天提供四次由导游带领的游览。

和平宫简介

概述

  
  

和平宫

和平宫是一座棕红色的宫殿式建筑,两层,带有两座尖耸的高塔。和平宫正面是由 9个大拱门组成的走廊,西边耸立的钟塔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底层的拱顶大厅全部采用大理石修建,并饰以金色浮雕,地面由乳白色和浅蓝色大理石组成图案。在大厅中间的主楼道正中,坐落着一尊美国赠送的司法女神石雕,背衬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 3 扇落地窗。楼下两侧有一个大法庭和两个小法庭。走廊里陈列着各国赠送的礼品,其中有一个中国赠送的比人还高的、红木底座的景泰蓝花瓶。大法庭正面中间为法庭席,后面排列着十余把高背椅,这是法官和助手的席位。审理重大案件时,全体法官都出庭。法庭内有 100多个座位,供公众与记者旁听。而一楼的两个小法庭都只有 4个法官的座位,主要处理一般性纠纷和预审。二楼有法官会议室和办公室,其中名为“日本室”的会议室,全部陈列和布置都由日本捐献。和平宫建成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在这里设立了国际司法常设法庭。它与原来的国际仲裁法庭都是国际联盟下属的司法机构。二次大战后,这两个法庭改名为国际法院,成为联合国的司法机构。联合国的会员国都是国际法院的成员。和平宫内的国际法图书馆是一家公共
  

和平宫

图书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法学书籍的图书馆。藏书除国际法专著外,还有国际政治、各国法律、各种条约和外交文件等。图书馆先后为设在和平宫内的仲裁常设法庭、联合国国际法院和海牙国际法学院等提供服务。国际法学院成立于 1923 年。1950 年后,各国学习国际法的学生,每年可到这里来参加考试,通过后即可授予学位。和平宫是世界著名国际法专家荟萃之地,许多重要的国际公约都是在这里开会通过的。例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 以及关于处理非法劫持飞机的公约等,这些公约都被简称为《海牙公约》 。

历史

  
  

和平宫

设立这样一个机构的想法最初是于1900年在俄罗斯外交官弗里德瑞驰·马丁斯(friedrich martens)和美国外交官安德鲁·怀特(andrew white)之间讨论产生的。于是,在1899年海牙举办的第一次海牙和平大会(hague peace conference)上,会议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永久的国际仲裁法庭(pca)。怀特随后开始联系他的朋友及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并给他叙述了这个想法。卡耐基则表示他只对建立国际法图书馆(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很感兴趣。不过经过怀特的耐心说明,最后,在1903年时,卡耐基同意出资150万美元建设和平宫以及国际法图书馆。
  一开始,卡耐基打算直接将这笔钱捐赠予荷兰女王威廉敏娜(wilhelmina of the netherlands)去修建法庭。不过根据法律这是不允许的,于是在1903年11月时成立了卡耐基基金(carnegie foundation),该基金直接负责管理和平宫的资金运作。该基金直至今日依旧在运转着。
  为了找到合适的设计方案,基金会决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征集建筑设计方案。获胜的方案为法国设计师路易斯·m·考德涅尔(louis m. cordonnier)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设计方案。为了使设计方案能够在预算的范围内进行施工,考德涅尔和他的荷兰助手范·德·斯戴尔(van der steur)还对原来的方案进行了调整。最初,和平宫正面有两个大钟楼,后面则有两个小的钟楼。最后,前后都各只有一个钟楼。为了节省开支,图书馆是与获胜的和平宫设计方案合为一体的。和平宫范围内的空旷地是由托马斯·海顿·莫森(thomas hayton mawson)设计的,为了适应预算,他也削减了喷泉和雕塑的数量。
  在和平宫修建的过程中,还受到了很多各国送来的礼物,多数都用于建筑和装饰和平宫中。1913年8月28日,和平宫正式投入使用。
  2007年,比阿特丽克斯女王(queen beatrix)为新的国际法和平宫图书馆(peace palace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揭幕,在这座新的建筑物中,不仅包含有所有的图书,还有一个演讲厅、一个新的阅览室。

目的

  这座宫殿之所以被命名为和平宫,是为了表达它对解决争端和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性。1946年,国际法庭第一次开庭。这个法庭也作为联合国的司法机构,解决其成员国之间的争端。它同时也是战争罪行的审判地点。

和平宫国际法院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
  cour internationale de justice (cij)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院址在荷兰海牙的和平宫,亦称“海牙国际法庭”。它依据《联合国宪章》和所附的《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4月成立。
  

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提交的法律争端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以及有关条约及公约做出判决,或对联合国其他机构提出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权国家之间的争端,它没有刑事管辖权,不能审判个人,例如战犯。按照有关规定,只有当事国一致同意提交国际法院的法律争端,国际法院才能做出裁决。
  所有联合国成员国都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然参加国。非联合国会员国经联合国安理会建议并取得大会同意后,也可作为规约参加国,如瑞士。
  国际法院由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选出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包括正副法院院长各一名。法官不代表任何国家。他们的任期为9年,每3年更换三分之一。当选的法官应具有在本国担任最高司法职务的资格或者是公认的国际法权威。院长任期3年。法官与院长均可连选连任,任职期间享有外交特权、外交豁免权和相关便利。
  根据规约,国际法院受理各当事国和《联合国宪章》或任何现行条约及公约中所特定的一切案件(属于国内管辖的案件不予受理)。法院还可以就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和经大会授权的联合国其他机关及各专门机构提出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各当事国向国际法院提出诉讼案件原则上是自愿的。国际法院以出席法官的过半数来决定司法判决。如当事国一方不履行国际法院的判决所规定的义务,当事国的另一方可提请安理会确定应当采取的措施以执行判决。
  国际法院的主要机构有简易程序分庭、预算和行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图书馆委员会、修订国际法院规约委员会和国际海洋法庭等。
  国际法院的正式语言是法文和英文。

相关内容

  菲登斯堡宫(fredensborg)(丹麦)
  

菲登斯堡宫

十八世纪初,菲特烈四世国王(frederik iv, 1699-1730)感到,与当时在丹麦流行的明亮的意大利建筑风格相比,菲特烈堡宫显得小而陈旧。他喜欢伊斯鲁姆湖(esrum)湖的秀丽静谧,也为了纪念丹麦和瑞典战争的结束,1720年,他下令在伊斯鲁姆湖畔兴建了菲登斯堡宫。这个名字的直译就是“和平城堡”。也有人称为“和平宫”。该宫经过数次扩建,其建筑风格迥异多姿。
  从正门看过去,菲登斯堡宫给人的印象是雅致、开放,不象菲特烈堡宫和克隆堡宫那样象座城堡,而象一座和平的农村庄园。从宫里可以看到丹麦第一大湖,伊斯鲁姆湖的绮丽风光。王宫花园以许多大理石雕塑和菩提树大道而闻名。游人可在后宫游玩,尤其适合照相。
  菲登斯堡宫是女王一家的夏宫。每年3月至10月,女王一家住在这里。七月份通常到国外休假。因此,七月份的下午1点至5点对游人开放夏宫的一部分。1995年11月,阿历桑德拉王妃和乔基姆王子在菲特烈堡宫的教堂举行婚礼之后,在菲登斯堡宫举行了婚礼庆典。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北部,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堡——菲特烈堡(frederiksborg slot)。这座宫殿式的城堡,建筑在被澄碧如镜的湖水围绕着的三座岛屿上。巍峨的城堡与粼粼闪烁的湖波相辉映,富丽晶莹。古堡已有400多年历史,曾几易其主,现已成为专门珍藏皇家用品、艺术珍品和展示丹麦历史的名贵油画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供游人观赏。
  古堡原本是丹麦贵族海洛夫·特罗勒的私人庄园。1560年,被国王菲特烈二世看中,并用西兰岛南部的奈斯特维士的一座森林寺院同特罗勒交换。从此,这座庄园易名为菲特烈堡。但当时的城堡只不过是一座建在最南部小岛上的两层楼,规模极小。国王克里斯钦四世登基后,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造王宫、行宫、教堂,同时也大大扩建了菲特烈堡,使其初具规模,成为国王及王室的行宫。
  菲特烈堡坐落在三岛之上,北部小岛上建有国王厅、王后厅、王子厅和王家教堂,是国王的主要活动场所。中间小岛上有两排东西对称的建筑,国王住在菲特烈堡时,这两座建筑供王室成员及侍从和内阁大臣们享用。国王有时在城堡内与大臣们商议国事、处理国务,为行走方便,在三岛之间建造了“s”形的石桥,供人们自由过往。城堡内的厅室殿堂均用红砖砌就,白沙石装饰,所有建筑间的山墙连接,使三岛的建筑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建筑群中最醒目的是高92米的王家教堂,它的尖形塔顶汇同其他建筑的尖形塔顶,构成了当时特有的建筑风格。
  城堡中央院内有座十分著名的喷泉。喷泉中央是用白沙石砌成的四边形的多层塔柱。顶部是一座手握三叉戟神采奕奕的尼普顿海神铜像,底部有一组铜铸的各种神像。每个神像都喷涌水柱,交叉成对称、规则的图案。喷泉底座用大理石和花岗石砌成,四周有细孔围绕,塔柱喷射水柱,整座喷泉光耀夺目,斑谰晶莹,使人赏心悦目。这些喷泉铜像是由当时德国皇帝的雕刻师阿德林·戴弗里斯在布拉格浇铸而成,后远抵丹麦。1659年,丹麦同瑞典发生战争,丹麦战败。瑞典人一度占领了菲特烈堡,将其劫掠一空,喷泉铜像则是1888年重新铸造的。
  作为丹麦国王的行宫,菲特烈堡在丹麦众多古堡中占有显赫的地位。每位国王均在这里举行登基加冕和进行重要的宗教仪式活动。丹麦历史上几次重大事件也都发生在堡内。1721年,北欧大战(1700~1721年)结束后,丹瑞两国在此签署了著名的《菲特烈堡和约》,从而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丹麦和瑞典之间的敌对状态。
  《菲特烈堡和约》签署之后不久,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六世在距菲特烈堡几英里外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新的行宫——和平宫。而将菲特烈堡辟为博物馆。1812年,当时的国王菲特烈六世从收藏家那里得到了一大批油画,并把它们存放在宫内的艺术画廊内。以后,油画逐年增加。可惜的是1859年一个严冬之夜,城堡突然失火,大火几乎焚毁了内宫所有建筑,三分之二的油画被付之一炬。如今,馆内重新收藏大量珍贵文物和表现丹麦历史重大事件的油画、著名人物肖像以及丹麦最古老的管风琴等艺术珍品;其中的一架考姆伯钮斯管风琴,制于1610年,1617年被安装在宫堡教堂内。它有一千零一根木质风管,迄今仍可弹奏。大部分展品是在征集文物、重建菲特烈堡运动中收集的。其中相当部分为当今闻名世界的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创始人——j.c.雅各布森捐献。
  菲特烈堡博物馆最初作为王家博物馆,禁卫森严,任何参观者均须得到王室许可方许入内。直至1878年,丹麦国王才正式发布命令,宣布将其改为国家历史博物馆。1882年,菲特烈堡始向公众开放。大量珍贵的展品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丹麦王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每年均吸引大批慕名而至的观众和外国游客来参观游览。
  

和平宫(9张)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开心夏令营游学网 www.xialingying.cc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留学微博、微信

夏令营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京icp备090673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5028号

copyright @ 2014 www.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