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9成代课老师纳入编制 未来或取消重点中学
27日,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峰论坛上讲话,系统回顾了我市直辖以来教育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我市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十件大事。
三大突破
“作为西部地区,能够与东部一样实现‘普十二’,这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第一步,在西部率先全面“普九”。直辖初期,重庆基础教育普及率只有28%,在中西部都是最低的。经过8年努力,到2006年,我市实现了100%的“普九”,通过了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全面验收,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第二步,我市又花了4年时间,实现了“普十二”。目前我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是90%,按教育部的标准,如果一个地方初中毕业升高中达到了90%以上,就达到了普及高中的水平。
第三步,大学毛入学率达到30%。1997年大学毛入学率是8%,全国是14%。经过10年努力,重庆现在的大学毛入学率从8%突飞猛进到30%,在西部是第一位,在中部也排在前列。
十大攻坚
“重庆进行了一次水平考试,把历史遗留的1万多名代课老师,90%以上都纳入正式编制”
黄奇帆说,在教育发展中,不但要追求教育普及率,而且要解决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办教育。直辖以来,我市就教育的十大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攻坚。
第一是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危旧房。“普九”过程中,学校扩招了大量的学生,一些学校本身设施就很差,又没有能力拆掉老校舍,遗留了大批危旧房。2005年以后,我们下决心投资几十亿,把学校危旧房问题解决了,目前重庆地区中小学基本没有一类危旧房。
第二,由于一边在拆危旧房,一边又大量增加学生,于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出现大班级、大宿舍。有的学校一个教室要坐七八十人,一个宿舍要睡20个学生。为此重庆再拿出几十亿,新造了很多校舍,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大缓解。
第三,推行农村教育的规模化。山区的学校都很小,学生居住分散,每天上学要走很多的路。市政府于是再下决心,建设了1000多个寄宿制学校。到2012年,会发展到2000个,将基本解决农村学校寄宿制的问题。
第四,中西部地区教师资源原本不足,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大量增加,教师就更显缺乏,产生了大量的代课老师。但是代课教师待遇与公办教师相差很多,退休了依然是农民身份,这是极大的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件事,重庆进行了一次水平考试,把历史遗留的1万多名代课老师,90%以上都纳入正式编制,与公办老师一样待遇。
第五,保障中小学的生均经费,帮校长解决日常教育经费问题。
第六,大力发展职业中学。2006年出台政策,凡是农村学生,以及城里的贫困家庭、移民的孩子、军人的孩子,只要读中专就免收学费,政府还给予一定补助,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当时一个学生补助4500元/年,财政出资几亿,大大增加了中专生源,中专学校也大大扩张。现在职业学校每年招生达20万,普通高中招生也是20万,基本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