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诗词知多少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5-11
军旅诗歌是新中国诗歌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战争、军旅生活和军人情感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一种特殊题材的诗歌样式。
军旅诗歌是新中国诗歌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战争、军旅生活和军人情感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一种特殊题材的诗歌样式。它在审美内容上与在审美风格上区别于非军旅诗的某些特质。中国古代有《诗经》(如《秦风·无衣》、《出车》、《破斧》等)、《楚辞》(如《国殇》等)、两汉乐府(如《十五从军行》、《战城南》等),一直到唐(边塞)诗、宋(抗战)词等等。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歌谣;抗日战争时期艾青、田间、柯仲平等人“炸弹和旗帜”般的“鼓点式”的短章短句;解放战争时期毕革飞的快板诗,枪杆诗。张志民、李季、阮章竞等民歌体的叙事诗等等,抗美援朝时期出现战歌,未央、张永枚、柯原、胡昭等反映朝鲜战争题材的诗,而在50年代一举成名的。西南边陲出现的颂歌,以公刘、白桦为代表的青年军旅诗人,战争题材虽然仍旧占有一定比重,但更新鲜、更动人、更有魅力的旋律却是对和平的歌唱。1958年的“民歌运动”在军营获得了广泛的响应,而由郭沫若、周扬领衔主编的《红旗歌谣》则成了一时的诗歌范本。郭小川以革命信念、战斗经历、政治热情与人生哲理为表达内容,以中国古典诗词严谨、丰富、独特的结构和民歌健康、朴素、粗犷的语言为表达形式,创作了军旅题材的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成功之作。贺敬之和郭小川的军旅诗影响巨大。“李瑛模式”曾风靡一时。将战时诗那种粗糙、直露的诗歌形式(枪杆诗、快板诗)取而代之,而且逐渐成为和平时期军旅诗歌的主导形式。《静静的哨所》、《红花满山》等作为一些人学习写诗的蓝本。女青年诗人阮晓星、辛茹、康桥等则在军旅爱情诗方面进行了尝试和突破,为军旅诗苑增添了新的风景。80年代初崛起于西北边陲的“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周涛,在诗风上反李瑛而行之,带出了一批“豪放派”,陆续产生了一批千行“大诗”,如马合省的《老墙》、李松涛的《无倦沧桑》、朱增泉的《京都》、王久辛的《狂雪》等。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八一军旅夏令营 www.xialingying.cc/byjl/
【纠错】
阅读上一篇:军旅记忆
阅读下一篇:没有了
- 八一军旅10天军事挑战营 八一军旅“军事挑战营”是针对青少年精心打造的以体验军旅、国防励志、野外生存、军事拓展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通过深入进行军事强……
- 八一军旅21天军事精锐营 八一军旅“军事精锐营”是针对青少年精心打造的以体验军旅、国防励志、军事拓展、养成教育、感恩课堂、学农实践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
- 八一军旅28天军事蜕变营 八一军旅“军事蜕变营”是将“军”“教”“游”“学”四要素完美融合,在军营的特定环境中实施军事训练、励志感恩教育,并融入富有……
最新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