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雅思夏令营当前位置:环球雅思 >> 夏令营动态 >

线路搜索

满足一个或多个条件都可47条线路

探索卢浮宫藏品之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1-2-16

从西欧回来,根据发给的每人一本中文版的《卢浮宫博物馆导游图》,按卢浮宫讲解员的建议,找到了卢浮宫网站,卢浮宫中文网站建立时间不长,图片和文字说明都不多,只有有限的一些图片,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与名画名雕塑都放上网站。心里暗暗庆幸,参观的当时,还是拍下了一些照片。
  下载了该网站一些图片,试着结合卢浮宫中文网站《卢浮宫藏品发现之旅》提供的解说,解读观感,增加欣赏能力和加深记忆。讲解员带着我们走马观花时的讲解,基本也是网站里刊登的解说,当时没能记下来,也没有遗憾了。

(一)斯芬克斯像

  塔尼斯(埃及古代城市)的斯芬克斯像——这尊花岗岩雕刻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卢浮宫的古埃及文物馆入口处。沿着左侧上楼的台阶就已经摆放有展品了。法国著名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1822年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在他的推动下,法国国王查理十世收入一系列埃及藏品,其中就包括这尊斯芬克斯像。

  斯芬克斯像综合了兽中之王、象征太阳的狮子以及国王的形象。我们从其头饰(被称为“尼美斯”的法老典型头饰、头饰上的眼镜蛇(圣蛇,古埃及的眼镜蛇,是法老的保护神)、下巴上的假胡须和写在椭圆形边框内的国王名字(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法老的名字都写在椭圆形边框中)可辨认出国王的身份。专家们认为“斯芬克斯”一词源于古埃及语中的“seshep-ankh”,意为“生动的形象”。对埃及艺术也应如此理解:这一艺术的魔力令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还有谁比斯芬克斯像更适合守卫古埃及文物馆的入口呢。
  旨在表现永恒的埃及艺术总是令我们印象深刻,因为它似乎并非为了人类而作。而这一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形象至今仍令人感到庄严无比。这件雕刻在如此坚硬的石头上的伟大作品,是技术和耐心创造出的精品。

(二)米洛岛的维纳斯斯芬克斯像

  《米洛岛的维纳斯》——希腊雕塑能保存至今日的原作已屈指可数,即便是原作,也没有一件能展现完整的原貌。如这件《米洛岛的维纳斯》像原本不仅有双臂,甚至还戴有首饰、绘有色彩。《米洛岛的维纳斯》也被称为《米洛斯岛的阿弗洛狄忒》(1820年雕像出土于一个叫米罗的岛上),就属于珍贵的的原作之一。裸露的上半身表明她是希腊爱和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她从海中诞生,被罗马人称为维纳斯。
  根据雕塑风格上的一些细节,作品的年代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00年左右。舒展的曲线、极富立体感的体态和丰腴的裸体说明该作品创作于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23-31年),也是希腊历史上最后一个重要时期。

  在古希腊神话中,维纳斯是专司美与爱的女神,这完美的雕像于1820年在希腊米罗岛上发现,估计是公元前二世纪末的作品。雕像是由大理石组成,跟胜利女神像一样缺了两只胳臂,但仍不失其平衡,整座雕像以右脚为重心,左脚微踮起,正要踏步向前,肩膀微微倾斜,两手往前后自然摆动,流线形的身体如螺旋转动般,显出强而有力的动态;裸露的上半身却现出柔滑细软的肌肤,与下半身衣裙的粗糙褶纹形成强烈对比;雕像那迷人的眼神与安祥的神情,把一静一动的美态表露无遗。作品被誉为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更代表女性美的典范。至于那双失去的胳臂是怎样形态,到现在仍是一个谜,也许这无法挽回的缺憾才是最美丽,让每个人有更多更深的想象和回忆,创造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维纳斯女神。
  作品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物沉着淡定的面部表情与身体的写实。雕像遵循了明确的比例规则:整个脸的长度是鼻子的三倍,笔直的鼻梁与额头连成直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希腊式轮廓”,当然,希腊人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脸部轮廓。这一手法意在表现神的美,而不是现实世界。这件雕塑是对美无止境的追求的完美表现,是一部超越时间的伟大作品。

(三)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像高2.75米,系帕里安大理石质地,她无疑是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尊雕像表现的是胜利女神,希腊人称之为“尼凯(nike)”。作品表现的是胜利女神正站在一艘船的船头宣布胜利。希腊原作在一次地震中被损毁,而后于1863年在爱琴海东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上被发现,已成碎块。《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最初屹立在众神圣地卡比利圣地的山丘之顶,向小岛驶来的船只在远处就可望见。
  一些学者认为这件雕像可能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罗德岛(爱琴海)的居民在一次海战胜利后为感谢神明而奉献的贡品。其身体的比例、形态的逼真、衣裙迎风被吹起褶皱的表现力、以及极富戏剧感的动作气势都是那个时期对写实主义追求的完美证明。
  她的双翅中只有左边的保存下来,右翅是左翅的石膏复制。雕像脚下的水泥底座也是现代添加的,女神本应直接站在船的甲板上。到1950年她的右手(展示在旁边的玻璃橱窗中)才被发现,让她得以恢复原本的姿势:手向上抬起,正宣告着胜利。

  《胜利女神》这座神像是古希腊时期的雕塑,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完成。由大理石雕成的女神站在前进的船头上,虽则神像已没有头和双臂,只剩下身体和翅膀,但作品的艺术造诣仍然令人赞叹。一件薄薄的衣衫给浪花打湿,紧紧贴着肌肤,显出健美的肌肉和细致的纹理,最难得的是衣褶的处理,顺滑的皱褶栩栩如生,就如真实一样自然流动;猛烈的狂风将女神的裙子吹向身后,如随风抖动,令原先重甸甸的大石,变得轻柔灵巧;神像的形态自然流丽,充满动感,以右脚前、左脚后的站姿,有力地稳固自己的身子,加上一双庞大而舒展的翅膀,平衡了整座雕像的重心。无论是形态、曲线、光暗的效果,都彰显这座神像的巧夺天工。即使无法看到女神的面貌,但也想象到她拥有目光炯炯、昂首舒眉的英姿,指挥着破浪的船舰,迈步迎向胜利的呼声。

(四)荷拉斯兄弟之誓

  《荷拉斯兄弟之誓》——公元前七世纪时,罗马城和临近的阿尔巴城为了结束他们之间血腥的战争,决定各指派几名勇士进行决斗:罗马城选派了荷拉斯家族的三兄弟,阿尔巴城(albe)指定了古里亚斯家族的三兄弟。然而这两个家族之间有着多重联姻关系,各自的姊妹中都有嫁到对方家族去的。
  这幅画作于1784年,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前夕,作品描绘了荷拉斯家族的三兄弟在他们的父亲面前宣誓效忠于罗马城:为了祖国,不是胜利就是牺牲。

  画面的右边,家族中的妇女们沉浸在悲痛之中:荷拉斯长子之妻萨比娜也是古里亚斯家的姊妹,还有卡米耶,她既是荷拉斯家的姊妹,又同古里亚斯兄弟中的一个订了婚。此时,她们悲伤地低下了头。在她们身后,荷拉斯兄弟的母亲紧紧地抱着她的孙子们。整个画面布局严谨,舞台般的光线效果,共和制时期风格的房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表现男性人物的刚毅笔直的线条和强烈的暖色,以及表现女性群体所用的柔软线条和较浅色彩。她们面对不幸近乎崩溃却只能屈从于命运。
  故事的最后,荷拉斯的三兄弟中只有一人战胜了阿尔巴城的古里亚斯兄弟,从决斗中归来:而后他杀死了自己的姊妹卡米耶,因为她为死去的未婚夫——古里亚斯兄弟中的一个而悲痛哭泣。
  当时的法国革命者们主张为祖国作出最大牺牲,试图追溯古代文化,在古罗马历史中找到某些突出的片段来为革命思想服务。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便是这一“新古典”运动的领导者,并创作了这个流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五)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

  《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大卫奉拿破仑之命,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完成的巨作,用画卷纪录下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这一不朽的时刻。就像所有的政治宣传作品一样,在这幅画中也有一些对现实的加工:皇帝的母亲端坐于宝座上,位于画面中间很显著的位置。而事实上她因为生儿子的气而没有出席。拿破仑的形象被理想化了,变得更高更瘦,跪在他面前的约瑟芬皇后,也在拿破仑御用画师大卫的笔下年轻了许多。由于拿破仑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大卫没有在画中表现他加冕的情节,而是最终选择了不那么有争议的约瑟芬加冕作为主题,但坐在拿破仑身后的教皇庇护七世并非衷心为新皇帝祝祷。

  画面光线处理的技巧十分娴熟,在一百五十个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并恰到好处地照顾到某件首饰上镶嵌的宝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卫是现代摄影师的先驱,就像他们纪录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报纸上展现出的奢华场景不禁令民众浮想连翩。而在画面上所有这些人物中,最生动的应该是身穿红衣站在画面右端的外交部长塔列朗,他似乎对这台透着炫耀味道的好戏投去嘲讽的一瞥。

(六)自由引导人民

  《7月28日: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7月28日)》——这幅作品是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德拉克罗瓦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例:他其实更喜欢创作东方题材作品,而很少像这幅画那样以当代事件为主题。1830年7月,“光荣三天”,即三天革命民变,将国王查理十世赶下了台。后来,路易•菲利普一世取而代之成为国王,尽管巴黎人民试图在1830年7月28日这天重建共和国:画中正是在庆祝这一天。右边,可以透过烟雾看到巴黎圣母院的高塔。在一个巨大的路障上,尸体堆积如山,一个女子手持步枪、挥舞着法兰西三色旗号召人民追随她。她象征共和国。由画中人物的衣着可以看出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共和国的左侧,一个男人身穿礼服、头戴高帽,他是资产阶级;再往左,一个战士头戴贝雷帽、手挥佩刀,从他的围裙和裤子可以看出他是制造业工人。

  这幅别出心裁而又强有力的画作在1831年的沙龙掀起波澜。德拉克洛瓦没有把共和国表现成一个象征性的形象而表现成一个真实的女子,她脏兮兮、衣不遮体且带着体毛(可以看到她的腋毛),这对德拉克洛瓦同时代的人来说十分刺眼。因为他们只能接受光滑的理想化裸体形象。

(七)被缚的奴隶

  《被缚的奴隶》——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保存在意大利之外的十分稀少,但卢浮宫拥有这两件杰出的雕塑。它们表现的是两个俘虏或者奴隶:图片中的是《抗争的奴隶》,另一个是《垂死的奴隶》。这两件作品本应用于装饰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es ii)的陵墓,但这个原本宏大的陵墓规划后经多次修改而大大简化。对该作品的象征意义可以有多种解读,可能是被挫败的激情,也可能是被缚在体内的灵魂,或象征屈服于教皇权威的民族。作者在1505年为第一个陵墓计划而构思作品,在1513年第二个计划出台时开始创作。作品最终在第四个计划执行时被弃用,这时教皇已过世,考虑到经济原因,陵墓的规划被缩减。这两件作品在米开朗基罗在世时就被送给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雕塑上的大量工具痕迹证明,这两件作品并未完成。请注意《抗争的奴隶》的手仍是未雕好的大理石。只有直接在石料上进行创作的非常杰出的艺术家才会这么大胆。他以自己的作品为荣并把它展示出来,是一位真正的寻求创作自由的文艺复兴艺术家。

  卢浮宫入口处是一座全透明玻璃金字塔形建筑,它是由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早就看过贝聿铭这座金字塔建筑的照片,但近距离观看,发觉它比图片更清晰更迷人,它有着几何学的形式感,神秘而优雅。据说,贝聿铭当初设计这个方案时,受到巴黎大部分官员和百分之九十民众的反对,贝聿铭本人走到街上,也曾有愤怒的市民朝他吐唾沫。巴黎市民认为,卢浮宫这座古老皇宫代表了整个法兰西民族,怎能容忍一位来自庸俗之都的华裔美国建筑师的毁灭性预想。
  但是,今天的巴黎人对卢浮宫金字塔的热爱已超过巴黎的任何建筑,它成了巴黎的象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参观,对它的兴趣甚至超过了艾菲尔铁塔。
  然而,那天我们参观卢浮宫时,是从另一个门进入的,这玻璃金字塔形入口,恰恰就是我们参观后的出口,因为从这个地方,距离回我们入住宾馆的路是最近的。
  还有一些卢浮宫珍藏的世界名画,如梳妆的维纳斯,查理一世打猎像等,待再解读。

  从卢浮宫出来,到中餐馆吃饭。远远望见去餐馆必经路段一座高耸的忘记纪念什么伟人的绿色铜柱,就好像有回家的感觉。因为在异国他邦,与团友去中餐馆吃饭,看见中文字写的餐馆招牌,看见黄皮肤黑发黑眼睛餐馆人员的笑脸相迎,好像特别亲切似的。

  饭后,上车回宾馆。这宾馆是我们西欧游中唯一住过两晚的宾馆。其他宾馆都是住一晚,第二天就走人。因为在巴黎逗留两天,所以住两晚,又觉得好像回家似的,好奇怪的心理状态。
  这个宾馆环境不错。周围很清静,宾馆大门口里面右侧的小院子里,放了好几张圆的、长方形的、方形的不大的桌子,桌子周围摆满椅子,让客人饮茶聊天。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停在宾馆外面。



夏令营微博、微信
环球雅思本土留洋英语营
环球雅思本土留洋英语营 经验保障:11年丰富组织经验、强大师资力量、11年英语培训学校,专业团队保证优秀品质;学习环境:入住环球雅思国内夏令营基地空调……
环球雅思英国游学夏令营
环球雅思英国游学夏令营 2周伦敦游学+1周北上苏格兰深度游学体验,感受国际都市伦敦的现代,剑桥的幽美,温莎的美丽,湖区的人间仙境,北方雅典爱丁堡的高贵……
环球雅思牛津大学夏令营+欧洲5国游
环球雅思牛津大学夏令营+欧洲5国游 牛津大学梦想之旅,参观世界十大学府之一的牛津大学,它在世界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世界很多的……
环球雅思双语游学夏令营
环球雅思双语游学夏令营 了解北京文化、民俗同时感受新北京的繁华与时尚。在游历中更好的锻炼双语沟通能力;在城市任务中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在夏日的时光……

夏令营常识更多>>

环球雅思夏令营热报线路更多>>

常见问题更多>>

“放手”教育的注意事项

    1环球雅思国内夏令营任务在生活上,让孩子更多地处理自己的生活,拓宽他们的自理… [详细]

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大家在关注:心智营    游学营   北京营    一、读书自学的习惯,环球雅思国内夏令营指… [详细]

了解各国的圣诞风俗

    1. 挪威:藏扫帚在圣诞节前夜藏扫帚是挪威的一项古老风俗。过去,人们认为巫婆和恶… [详细]

环球夏令营资讯更多>>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580155554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copyright @ 2014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