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国际夏令营分享:在另一个世界行走坐卧, 我们收获了什么?
游学一趟,作为主体的学生究竟能收获什么?2-3周的短短时间真能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吗?
新通国际夏令营分享:在另一个世界行走坐卧, 我们收获了什么?
游学一趟,作为主体的学生究竟能收获什么?2-3周的短短时间真能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吗?
换一个世界来生活 收获的是胆量和独立
说起游学,并非是多么新鲜的概念。要追溯游学的历史,大概从孔子周游列国时就可算起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教育古训,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在游历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在中国的兴起大概在2000年前后,早期以学校间的交流形式为主,积累成熟于2004-2006年,学生越来越低龄,到2010 年时开始呈现爆发性增长。它以夏令营、冬令营的形式,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短期文化语言的学习和参观游览。
游学就是换一个世界来生活,学生通过全真插班和入住寄宿家庭真切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和学习,是打开了他们心里的另一扇窗。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中西价值观的不同。
高一暑假参加了英国牛津游学团的李同学回来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太值得了!三周在海外的时间,我体验了国内从未有过的游戏般的上课方式。”
李同学的妈妈对女儿的游学效果非常满意,“孩子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在国外尽情体验,回来后她收获的不是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胆量和独立。”
处处留心皆学问 打棒球也是学习
记者在目前各机构推广的游学线路行程单中看到,2周的行程中,平均只有5-6天的上午安排了插班上课,其余时间均是课外活动和游览。有家长认为,既然游学不同于纯旅游,应当以学为主。面对质疑,专家认为,“游其实也是一种学。在海外,学习不止局限在课堂上,这是中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我们通常会安排1/2 ╟ 1/3的课堂学习时间。”
据了解,游学团通常会安排工作日上午进行课程,下午则安排参观博物馆、艺术馆,以及和本地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如打棒球、保龄球、高尔夫、开卡丁车等, “活动丰富多彩,就是为了给大家多一些国内没有的感受。比如打棒球的过程中,教大家规则的是本地教练,一起打的是本地学生,所有的交流都是英语,难道不是一种学习?”
“不要小瞧孩子的领悟力和学习力。尤其是学过英文,了解一定西方文化的学生,到了国外,会很自觉而敏感地观察和印证书本上的‘死知识’,印象会非常深刻。”教授西方语言文化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教授表示。
预防留学失败 名校树立目标
专家透露,大部分咨询游学的群体是有留学或移民打算的家庭,参加游学是为了“预演”,让孩子提早感受和适应,对未来生活的地方先期获得认同感。“有的家长和孩子意见不统一,乍然送孩子出国留学,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的茫然和抵触,导致留学失败。”
因此游学又被称作“预留学”,通过这种先期体验的方式,先让孩子真切感受一下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再进行留学选择时心里便会有底多了,也更理性。
现今许多游学团含有的“名校行”项目是吸引学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尽管价格会贵一些,能亲眼看一看心仪的大学也不枉此行。哈佛大学学生小杜每天都会看见成群结队的游学团穿着统一的服装参观校园。专家表示,“我们不仅仅带学生参观,还会联系学校和招生办给学生讲解入学要求,请在读学生分享经历和故事,能给孩子们一个具体而清晰的印象,树立自己的求学目标。”
阅读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