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孔子礼仪文化学校 >> 国学课堂 >

孔子国学夏令营-什么是名家?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4-26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名家是中华文化百家之一,在先秦时期名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传输思想学问与学术。名家的名,是以重视“名”(概念)和“实”(事物的状况)关系的符号、工具、载体为中心的相互传播、表达、交流的研究与运作。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名家称呼的由来
    《汉书·艺文志》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家其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
    名家的代表人物
    春秋末,郑国大夫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刘向序《邓析书》)为名家先驱。战国时名家人物有尹文、田巴、桓团等人,但不是主要代表。尹文是循名责实一派。
    名家有两位最重要代表人物,一位是惠施(约公元前370年—前310年),战国时期的宋国人,与庄子同时代,并且两人既是好友又是论敌。庄周在《庄子》一书中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惠子是学问渊博的学者。
    另一位是公孙龙(约公元前325—前250年),赵国人。生平事迹不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太史公认为,公孙龙是孔子的弟子,字子石,楚人或卫人。据说公孙龙游说各国,与人论辩,经常获胜,而庄子评论说:“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不过可能也输过一次了,“五行学家”邹衍来到赵国和公孙龙辩了很长时间,最后公孙龙理屈词穷。
    惠子和公孙龙分别代表名家的两个基本派别,前者倾向于合万物之异(合异同),后者倾向于离万物之同(离坚白)。
    名家的代表著作
    惠子其作已失,《汉书·艺文志》有《惠子》一篇也失。现仅有只字片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公孙龙有14篇著作留世,但在唐时已散失了一大半,如今可能只《公孙龙子》一书。
    名家提出的命题
    在《庄子·天下篇》中,惠子提出了十个命题,被称为“历物十事”。可惜的是,这十个命题只流传下十句话,并没有具体内容和详细论证。历代学者,都曾根据惠子的逻辑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来论证。(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对此有较详细的分析)在《庄子·天下篇》中,名家还提出了“鸡三足”、“火不热”、“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白狗黑”等二十一个命题。名家最著名的命题,是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纠错】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学校动态更多>>

个人修养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往往会给一个总体的评价,如:“这个人素[详细]

浅谈中国的竹文化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从认识竹[详细]

家庭教育中不能忽略的13件小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您所扮演的“老师”这个角色,同样能培育出优秀、聪明宝宝。近[详细]

相关资讯更多>>

孔子国学夏令营--什么是“三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指《周礼》、《仪礼》和《礼记》。皮锡瑞在其《经学通[详细]

孔子国学夏令营-什么是名家?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名家称呼的由来    《汉书·艺文志》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详细]

国学经典和有德人生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都是一些古文明礼仪的启蒙教材,它们能让祖祖[详细]

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国学夏令营|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少儿国学夏令营|国学夏令营|山东夏令营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580155554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copyright @ 2014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