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孔子礼仪文化学校 >> 国学课堂 >

孔孟之间的区别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6-15

时势造英雄,孔子和孟子的不同主要是处于不同的时代使然,对此作个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孔孟思想。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一定的区别,试总结如下,与各位共同探讨。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为了让年轻人少走弯路,他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但在原则问题上却是义正词严,毫不妥协的。
    孟子则不然,孟子的性格更偏向愤世疾俗。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那时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孟子便将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解民倒悬为己任,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暴政,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激起他的愤世疾俗。
    孔子也愤世疾俗,但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态度是出世的;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态度是入世的。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了孔子。例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被无数文人墨客奉为经典。
    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
    如果说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那么孟子则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提出了“仁”思想,但没有形象化具体化,“仁”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已;而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化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
    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字,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但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则不然,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
    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但孟子不赞同刑罚,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的经济之道无非是“教养”二字,毕竟“仓廪实而后知礼节”。
    时势造英雄,孔子和孟子的不同主要是处于不同的时代使然,对此作个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孔孟思想。
【纠错】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学校动态更多>>

致谢和道歉礼仪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人构成的,每一个人的生存都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因此,互[详细]

财富与修养的关系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春秋初期的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说[详细]

生活礼仪:劳动方知节约真谛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了解到,有些人说,现在的学生太不节约,花钱大手大脚,又有盲目攀比的坏习惯。其实[详细]

相关资讯更多>>

听孔子谈礼的演化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礼记·表记》载: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详细]

孔孟之间的区别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详细]

儒学的根本精神与特性

   孔子国学夏令营了解到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儒学的性质,儒家、非儒家或反儒家等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即使[详细]

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国学夏令营|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少儿国学夏令营|国学夏令营|山东夏令营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580155554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copyright @ 2014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