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孔子礼仪文化学校 >> 学校动态 >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论礼貌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5-7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言行方式和规范的总称。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礼貌;在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礼貌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礼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正如《晏子春秋》所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貌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顺利发展所必需的“润滑剂”、“凝聚剂”、“调节器”。
    礼貌虽然是人际交往中外在的表现,但它与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密切相关。礼貌是文化和道德修养之表,文化和道德修养是礼貌之里。表里相依,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讲文化,讲道德,有助于讲礼貌;而讲礼貌,又有助于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说道德教育和礼貌教育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程度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礼貌水平如何,往往反映了这个人、这个单位、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文明水平。
    礼貌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礼貌既有继承,又有变化。尽管每一个时代的礼貌,因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别性和多样性,但同时又有其一致性,因而,礼貌才有可能继承、借鉴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礼治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究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学派,极其重视礼教。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的位置。当然,古人所说的“礼”,在很多时候是指当时的典章、制度、仪式等,但是也往往包括礼貌的内容。
    儒家这样重视礼教,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他们的礼治主张对于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形成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由进步走向没落、走向反动,为维护其政治统治的封建礼教就完全走向反面,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成为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精神桎梏。
    政治与礼治紧密结合,是我国古代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特点。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对于儒家学派关于礼的学说,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历史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服务。
【纠错】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学校动态更多>>

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详细]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论礼貌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礼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正如《晏子春秋》所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详细]

孔子“和”的精神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任何一种思想,倘能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历久弥新,都应有其内在的魅力、恒[详细]

相关资讯更多>>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简介

    孔子礼仪国学夏令营介绍,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    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详细]

孔子国学夏令营解析“仁”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详细]

“东道主”的由来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在各种活动或比赛的报道中我们常会听到东道主这个词,东道主这个词是由何而来[详细]

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国学夏令营|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少儿国学夏令营|国学夏令营|山东夏令营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580155554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copyright @ 2014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