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孔子礼仪文化学校 >> 学校动态 >

人们对孔子“患不均”的误读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6-18

孔子的“患不均”论应该是指民众获得相同数量的耕地,即“均田”,这就是“井田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所大力倡导的政治主张。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患不均”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人们通常将孔子的这一“患不均”论理解为不必担心财物少而担心财物分配不平均,如果人们将财物分配平均,就不会有贫富差异,也就消灭了贫困。也就是说,人们是从社会财富分配的角度来理解孔子的“患不均”论的,它讨论的是贫富差异的问题。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是简单的,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读。理由如下:
    第一,贫富差异并不被孔子等先秦儒家所特别反对。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这就是孔子对贫富差异的基本态度。即使在孔子的大同理想中,他也没有提到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问题。孔子的这一观念也为后来的儒家所继承,如子思就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中庸》)孟子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荀子说:“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荀子·仲尼》)由此可见,“均贫富”并没有成为先秦儒家的基本政治主张。
    第二,“均贫富”观念与儒家所倡导的“以礼治国”的政治原则相对立。“均贫富”的理论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以礼治国”本身是一种等级制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第三,将“患不均”论解释为“均贫富”在逻辑上讲不通。严格说来,“均无贫”只意味着消灭贫困,使穷人不陷入贫困的境地。而消灭贫困可以通过促进生产、增加社会财富等方法来实现,并不必然要以通过分配富人财产的方式来实现,因而“均无贫”并不必然蕴含着“均贫富”的思想。而且,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怎么就能消灭贫穷呢?在社会财富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社会财富分配的平均主义不仅不会使贫困消失,反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普遍贫困。也就是说,“均贫富”并不能产生“无贫”的效果。并且,在“患不均”论中,孔子不仅提到了“均”,也涉及到“和”与“安”,这三者应该是一个整体,“均贫富”论显然不能将这三者统一起来。因此,孔子所说的“患不均”论不应该被机械地简化为“均贫富”。
    那么,“患不均”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说:“均,平,徧也。从土,从匀。匀亦声。”匀兼表字义。均就是指土地分配均平。《周礼·地官司徒》规定,小司徒职责为“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等;而土均的职责是“掌平土地之政,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贡。”因此,对于将《周礼》尊崇为“六经”之一的儒家来说,“均”就是指依据周礼的规定来分配土地、管理农务。孟子说:“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孟子·万章下》)
    由此可见,“均”确实是一种以土地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异的分配制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天子、诸侯、伯、子、男等贵族统治者所拥有土地的数量,这属于社会资源的分配;第二,君、卿、大夫、士和庶人在官者应该获得多少俸禄。这些人从事国家管理的活动,不拥有土地,不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其收入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因而这属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第三,耕者(即民众)所获得的土地数量及其所应供养人口数量,这既属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也属于社会财富的分配。当然,“均”也有平均、相等之意,但它针对的是同等级、同阶层而言的,而不是指在全社会成员之间的平均。
【纠错】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学校动态更多>>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现代礼仪的施行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积极的心态,没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详细]

人们对孔子“患不均”的误读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患不均”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说:“有国有家者[详细]

交谈最适宜的距离与角度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欧洲一些国家认为,在交谈时两人的最佳距离是一米,但也有例外,意大利人在交[详细]

相关资讯更多>>

孔子“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孔子是世界文化巨人。作为儒学的创立者,他最早阐述了儒家“乐山乐水”的人生[详细]

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

    山东孔子礼仪夏令营介绍,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孟子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在孔子死后,孔门弟子曾子[详细]

态势语言的运用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人的态势语言有着不可低估的特殊价值,人类生来就富有动作性。当人采取行为的[详细]

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国学夏令营|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少儿国学夏令营|国学夏令营|山东夏令营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580155554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copyright @ 2014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