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智新超越夏令营发现,如今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节俭的意识不强,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这一问题应引起学校、家长高度重视。培养孩子树立良好的节俭习惯,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许多西方父母眼里,即使再富裕,也要苦孩子,父母财产的多少和孩子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父母是有钱人,不代表孩子也是有钱人,孩子要用钱,同样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得。而到了18岁时,就需要出门独自寻求生存之路。在中国,很多妈妈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笔金钱,送孩子进最好的学校读书,让他们接受最“贵”的教育……然而实际上,这样做只能让孩子从小成为物质的奴隶,成为依赖家长的“寄生虫”。可以从一下三方面教育孩子:
1、父母勤俭些,故意对孩子装装“穷”。让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通过这样的做法,就会逐渐培养起孩子的节俭意识,让他学会节约,从而更加珍惜自己当下的幸福生活。
2、“穷”养不是没有金钱投入。这里的“穷养”并不是指让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而是指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使用学习用品要节约,一张纸写错了字,擦掉还可以用;生活上也要讲节约,衣服破了个洞,补好了还可以穿,人离去灯要熄灭,等等。
3、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度。家长们给孩子的零花钱方面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根据孩子的需求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数额。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制数额,不要有求必应,要多少就给多少,要教育孩子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总之要教育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可以让孩子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感受父母辛勤的劳动,从而懂得父母的甘苦。让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做起,引导孩子树立节俭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节约习惯。只有秉持“把财富留给孩子不如将孩子培养成财富”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有担当精神、适应激烈竞争的孩子,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在长大成人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出一番新的天地。
上一篇:大自然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对孩子进行积极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