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夏令营
 
 
夏令营-预约报名登记优惠卡
  全国免费报名电话:400-6900-650
填写您的姓名:  
填写您的电话:  
填写意向线路:  
 
 
 

联系我们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5801555540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十句话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5-4

  清华大学夏令营了解到,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家里家外在孩子面前说个没完,其实家长都是出自好心。唠叨归唠叨,只是有些教育孩子的话是比较忌讳的,比如下面所说的几句话。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样的家长往往自己得过且过,患得患失,不断催逼,最后只会落得吃力不讨好。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类似语言:“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啊!”、“你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希望!”

  2.“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教育孩子不是上课,打个电话可以教育,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的相处更是好的教育契机。教育的长短不由时间长短决定,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教育,会不会教育。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就算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类似语言:“我也想管孩子,可实在抽不出时间!”、“叫你表姐去开家长会吧,我没时间!”

  3.“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自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夫妻的打情骂俏最好不要对年幼的孩子开。

  类似语言:“宝宝都会骂人了!好厉害!”

  4.“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如果他考砸了你惩罚他,考好了奖励他,他会误以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这样一来,奖励机制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如果有一天,或者有的孩子不把物质奖励当作一种动力,那么他还如何学习?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容易把孩子引向灰色地带。

  类似语言:“考了100分,爸爸带你去…!”

  5.“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类似语言:“还敢顶嘴,反了你了!”、“住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屁眼痒痒了是不是?”

  6.“你爱怎么招就怎么找吧,谁管的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样说会让孩子很委屈。这种方法用前两次会让孩子很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索性将错就错。

  类似语言:“甭问我,我懒得管你!”、“你怎么样跟我没关系!”

  7.“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自己的情绪随意发泄到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

  类似语言:“孩子是我的,你管不着!”、“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当初生下来就该捏死你!”

  8.“你怎么这么笨?”

  抱怨和指责会让事情变的更糟!孩子自己也不情愿表现的那么差,肯定自己心里都很自责。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更不能当着别人面说自己的孩子很笨。父母气急败坏的责骂孩子,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不知所措。增加逃避心理。这种言语会毁灭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形成恶性循环。

  类似语言:“废物,猪头!”、“你怎么一点出息也不长?”

  9.“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在孩子未成年的情况下还是你们自己决定好了,谁更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就让孩子跟谁。如果仅仅是个有意无意的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对于一个孩子,母爱和父爱是同等重要的,没有什么喜欢谁不喜欢谁的区别。而实际上,多少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婚姻观,何必呢?

  类似语言:“你觉得妈妈好还是爸爸好?”

  10.“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坏孩子的心里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成长,更容易让孩子失去应有的信心。而对于家长来说,常常把这句话放嘴边,证明他们的眼睛总是盯在别人孩子的身上,人家进步了就着急,人家退步了就窃喜。人家学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人家练书法,自己的孩子至少要练钢笔字帖,丝毫不顾自家孩子是否对其感兴趣,这种盲目的攀比不但会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也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心理抵触。得不偿失。

  类似语言:“你怎么就不如别人的孩子呢?”、“有点出息好不好?”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华大学夏令营 2011清华脑力特训夏令营 清华夏令营 清华大学暑期夏令营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3691570089 项目合作:15801555540

copyright @ 2011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