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孔子礼仪文化学校 >> 国学课堂 >

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6-19

个体则在这样一种人伦关系中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中,实现自己作为群体一员的社会价值这其实也是一个道德自我修养、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儒家文化在中国一直占主流地位,它从社会现实关系着手,把人放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来定位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并注重相互间的责任、义务,即君人臣忠、父慈子孝、夫教妇从、兄友弟恭、朋亲友信,从而把社会整体秩序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移风俗”。个体则在这样一种人伦关系中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中,实现自己作为群体一员的社会价值这其实也是一个道德自我修养、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以道德代宗教”根据就在此。但通过忠、孝、节、义表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在核心都是感恩,都是以双方之间的恩情为基础的。
    孝为报亲恩。 孝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它首先呈示了父慈子爱式的天然感情。对个人而言,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给予自己生命。是父母给予自己血肉之躯并把自己带到世上来的,父母无疑是最大的恩人;当然,父母之恩还包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思和所做的操劳。因而对此恩的报答在数量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从爱惜身体发肤到扬名天下,都是为报父母之恩。孝敬父母并不局限于生前,还包括身后;“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要孝敬父母,子女还要做到孝而无违,接受父母对自己婚姻的安排,满足父母早抱孙子的愿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报父母之恩,子女还要放弃自己的经济利益,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否则便会视为忘恩与不孝。中国未能出现大规模的产业革命,就与财产不独有、资本不集中相关。
    忠为报君恩。 儒家文化在注重孝的同时,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相应的家庭生活中孝的道德信念也延伸到社会组织中,衍生出“君为臣纲”,孝道转化为治国之道,使君臣如父子。这样感恩意识也就随之渗透到政治领域。做臣民的一定要忠,以报君王的宠爱。《史记》中刺客所以冒死行刺,是为了报知遇之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感激先帝三顾茅庐之恩。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饱受颠簸流离之苦,落魄途中却“每饭必思君恩”,岳飞在风波亭前慷慨赴死,只是痛恨秦桧之流,而对大宋天子却是感恩不尽。忠君已成为内在心理需求,转化为一种信仰。历史上为忠君献身者不计其数,所谓“文死谏”、“物死战”。
    节为报夫恩。 亲如夫妻,妻平时“女为悦己者容”,感谢丈夫对自己的欣赏之恩;关键时刻要为丈夫守节保贞,“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节是对丈夫保护、收容之恩的报答。“一夜夫妻百日恩”,夫妻之间的情是恩情,是由结合而带来的恩,而不是个体间的两性相吸、平等互爱的美好情感;并由此而延伸出因有恩而结合的中国爱情模式,古典戏曲小说多的是英雄救美,美人以身报答和公子落难小姐相救,公子不负小姐救命之恩,发奋读书,科举考中,双双高升的爱情故事;甚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绿化树》,其情节和意识仍暗合了“落难公子”的模式。相反,有恩情而不与对方结合或抛弃有恩于自己的配偶,不论男女,都被认为是忘恩负义,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陈世美便是箸例。《西厢记》中红娘因老夫人赖婚而打抱不平,根据也在此。屠格涅夫的《爱之路》一文诗一般的阐明了爱情需要平等,认为“惟有感激”不能导致爱情。而中国的爱情心理恰与之对立,将报答规范渗透到本是自由激烈的爱情生活中,儒家文化对感恩意识的强调由此可见一斑。
    义为报友恩。 生活在伦理人际关系中的中国人,除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家庭中的父子夫妇关系外,还有社会上的朋友关系。“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要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是中国人第二重的社会生活。”对朋友邻居要讲究信誉,不背叛朋友,不见利忘义,必要时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对朋友信任之恩的回报。关羽念昔日之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我们不仅不责备他公私不分,以致后患无穷;反认为他义重如山,原因就在于他知恩报恩。即使是朋友分道扬镳,也应先报答他对自己的恩惠,然后才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否则便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可见,义与不义,关键在于能否知恩必报。
    祭祀也为报恩。 感谢有恩与自己的一切,并加以定时祭祀是中国人的特点。北京的太庙、天坛、地坛、社稷坛是皇帝行其典礼的地方;老百姓家里则供有“天地君亲师”牌位,逢年过节还要拜财神、灶神、门神;民间还有菩萨庙、娘娘庙、妈祖庙、土地庙等。《礼记》上曾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祭祖的意义在于“报本反始”。川主庙、关帝庙是人们崇拜报答李冰父子、关公恩德的见证;人能成为神,在于他们造福后代、恩泽众人;其心理动力不外乎感恩意识。
    总之,感恩犹如巨大无形的网,遍及各个角落,渗透到政治、经济、祭祀、爱情等生活领域的各个层面。对中国人而言,记住一个人的恩是至关重要的,为感恩而牺牲性命财产是儒家文化所鼓励倡导的,因此感恩意识的最大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色。
【纠错】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学校动态更多>>

调解礼仪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做调解人并非一件易事。首先,不管是不是别人主动请求主持公正,在开口之前,[详细]

交际中的幽默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当矛盾发生时,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才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详细]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现代礼仪的施行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积极的心态,没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详细]

相关资讯更多>>

曲阜孔庙“龙柱”与乾隆皇帝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提到建筑上的龙,可能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蟠龙金柱,其实山东曲阜孔[详细]

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儒家文化在中国一直占主流地位,它从社会现实关系着手,把人放在一定的人际关[详细]

孔子“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孔子是世界文化巨人。作为儒学的创立者,他最早阐述了儒家“乐山乐水”的人生[详细]

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国学夏令营|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少儿国学夏令营|国学夏令营|山东夏令营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580155554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copyright @ 2014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