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前的教育很重要
梦想北大夏令营称,“家庭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在家庭小事所构成的生活环境中,时时处处对少儿身心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梦想北大夏令营称,“家庭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在家庭小事所构成的生活环境中,时时处处对少儿身心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因此,一日三餐的茶余饭后便成了家长教育子女必不可少的课堂。孩子的良好品格,要在孩子小的时候从一些小事上抓起。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深知自己的孩子“生于深宫之中,长居妇人之侧”,从小不知稼穑艰难,不知百姓疾苦,长此以往就会崇尚奢侈,纵情享乐,而“崇侈痴情,乃败德之本”。所以唐太宗十分注意孩子小的时候的品德教育。他见太子“临食将饭”,便问:“汝知饭乎?”他便教诲太子:“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在孩子吃饭时就告诉他种庄稼的艰难,百姓的疾苦。这样的教育自然给孩子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孩子的良好习惯,要经过从纠正一些不良行为做起。如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丰子恺,就十分注重教育子女从小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据他的女儿丰一吟回忆,有一次家里请人吃饭,她用一只手端饭送到客人面前。客人走后,丰子恺教导女儿说:“以后给客人送茶端饭时,一定要用双手奉上,绝不可用一只手随便扔给人家。”这件事给丰一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再看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在饭桌上坐无坐样,吃无吃相,挑筷挑碗,甚至有时稍不如意便打滚撒泼哭天喊地。做父母的百依百顺,百般哄劝,这样娇惯出来的孩子,不是自私、任性、顽皮,就是蛮横不讲道理。因此,纠正儿童不良习性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梦想北大夏令营指出,一个人的高尚品格、良好习惯以及待人接物与自制力的培养,倒不完全是在饭桌上形成的。应像唐太宗那样“遇物必诲谕”,才对孩子成长有利。也许有人要问:“吃饭时管孩子,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健康?”这要分清怎么个管法,那种动辄训斥、恫吓,以至拳脚相加的管法,肯定对孩子的健康不利,但是,如果像李世民、丰子恺等那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是不会影响孩子们健康的。
上一篇:从喜欢颜色看孩子的性格
下一篇:教孩子服从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