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北大谈儿童对挫折适应力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3-31
梦想北大夏令营指出创设挫折情境要把握好挫折的质与量,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韧性,同时又不能超过每个儿童的心理承受限度。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缺少甚至没有应激和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梦想北大夏令营认为,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一受挫就败而是耐挫能磨,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应激和挑战。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成人对挫折的消极认识。
长期以来家长们普遍深信,儿童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因而只能接受良好的环境,误以为“挫折”只能使孩子痛苦、紧张,故而把挫折看成是百害而无一利必须给予杜绝的东西。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儿童。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故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练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有利武器。
其次,要正确实施挫折教育
1.言传身教。生活现实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父母应有选择地将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为儿童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不如意树立榜样。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儿童面对挫折的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如一位朋友的儿子高考落榜,她语重心长地劝慰:人的一生有很多磨难,不知会有多少次失败,父母曾经失败过好多次,你这一次失败怕什么?只要不灰心,再努力就会减少失败了。
2.创设挫折情境。过于优越的环境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懦弱、退缩,而自尊心又很强的畸形状态。这样的孩子缺乏顽强的进取精神,经不起挫折。故而成人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如:对孩子不包办一切,不有求必应;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生活中减少享受,刻意锻炼吃苦精神;在小朋友游戏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等。如让孩子明白“天外天、人上人”的道理;经常把孩子放在强手云集的大环境中(如参加各种竞赛等)去锻炼。这样既可克服骄傲心理,催其奋进,又让其在早期体验挫折,增强心理免疫力。
梦想北大夏令营指出创设挫折情境要把握好挫折的质与量,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韧性,同时又不能超过每个儿童的心理承受限度。
上一篇:梦想北大分析孩子越打脾气越犟的原因
下一篇:梦想北大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