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首页 城市
八一军事夏令营
八一军事夏令营
八一军事夏令营全部线路
全国免费咨询
400-688-0688

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让咨询顾问主动联系你吧!

免费获取课程介绍
提交信息
请放心填写,您的信息将被保密。
常见问题
更多>>
八一军事夏令营三大优势是什么?
八一军事夏令营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结合多种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成长的平台。在这里,孩子不仅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自律、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养成,鼓励孩子迈出舒适圈,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那么八一军事夏令营三大优势有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参加八一军事夏令营有哪些收获?
暑假期间,有不少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适合体验军旅生活,学习国防知识的军事夏令营,八一军事夏令营正好满足这些条件。八一军事夏令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让孩子了解军人的责任意识,体验荣誉感,改善不良习惯,塑造优良的军人品质,培养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下面介绍了参加八一军事夏令营有哪些收获,感兴趣的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八一军事夏令营师资团队怎么样?
一个好的夏令营机构需要具备专业的师资团队,从孩子的生活入手,改善生活习性,养成良好品德。八一军事夏令营从军事训练、生活辅导以及教育课堂三个方面入手,专业的教师传授知识,发掘孩子潜能,培养抗挫折能力,开拓眼界,培养爱国意识,带领好的发展,充实孩子的假期。下面就一起来深入了解八一军事夏令营师资团队吧。
参加八一军事夏令营注意哪些?
参加八一军事夏令营孩子们可以养成好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磨练心智成长。八一军事夏令营给孩子们好的成长环境,对孩子将来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八一军事夏令营让孩子们暑期更加充实,实现好的提升,家长们可以信赖八一军事夏令营会给孩子带来好的成长蜕变。关于八一军事夏令营报名须知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孩子参加八一军事夏令营有哪些课程优势
暑期是孩子们锻炼的好机会,家长们要把握机会,让孩子好好利用暑期时间,暑期的军事夏令营就是锻炼孩子的好地方,孩子们在军事夏令营中能够得到好的历练。八一军事夏令营是不错的军事夏令营机构,通过军事化的训练,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习惯,练就军人的好品质。那么究竟八一军事夏令营课程优势有哪些呢,下面我就为家长们介绍。
家长微分享
  • 八一军事训练营
  • 八一军事训练营
  • 八一军事训练营
  • 八一军事训练营
军用望远镜的发展史
来源:八一军事夏令营 | 发布时间:2014-12-19 |点击量:|
摘要:早期多使用黄铜,后期则更多的使用铝合金,由于当时人们认为没有必要在军用望远镜上使用昂贵的镀膜加工工艺,所以这一时期的望远镜多没有镀膜。

   八一军旅夏令营小编了解到。早期的军用望远镜都是伽利略结构的,此种望远镜虽然结构简单,透光率高,但倍数和观测视场都很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军用望远镜已用普罗棱镜结构成功解决了倍数和视场的问题,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这个时期的军用望远镜以方便携带的6×24、6×30、8×30为主,这与当时步兵主要是徒步作战有很大关系,海军和装甲部队则主要装备7×50、10×50这些观测稳定性好但尺寸和重量较大的望远镜。这一时期的军用望远镜都采用金属作为镜体材料,早期多使用黄铜,后期则更多的使用铝合金,由于当时人们认为没有必要在军用望远镜上使用昂贵的镀膜加工工艺,所以这一时期的望远镜多没有镀膜。

  在冷战和后冷战时代,军用望远镜的使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望远镜的设计思想也有了较大的改变。首先是机械化的实现,使用者经常要在颠簸车的上使用望远镜,这就对望远镜的观测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7×40、7×50规格的望远镜成为了主流。其次是核生化战争的阴影让人们设计望远镜时不得不考虑配带防毒面具时的使用,于是可以翻折(升降)的目镜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军用望远镜中,这种设计也迅速的被民用望远镜采用,以方便戴眼镜的用户。而镀膜技术、稳像技术、镜体包胶、非金属材料、激光防护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大大提升了军用望远镜的性能。进入信息时代后,各类先进侦测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望远镜的作用,军用望远镜也没有出现质的飞跃和变化,但在可以预知的未来,作为一种近距离观测仪器,军用望远镜仍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取众长的国产军用望远镜

  我国的军事光学工业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经7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最初的验收修理发展到了现在完全自主研制开发。国产军用望远镜一直是国内军迷的主流收藏品,按生产顺序,常见的国产军用望远镜约有如下几种:

  中正式6×30望远镜。中正式望远镜是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款军用双筒望远镜,诞生于抗战最艰苦的1939年4月,由中国光学创始人龚祖同和金光路设计。根据生产时间和镜身标识的不同,中正式望远镜可分为“昆明二十二”和“中正式”两种。“昆明二十二”也称为“昆镜”,早期命名为“敬之式” ,其镜身涂黑漆,是1939年至1941年由22工厂生产。该镜采用当时欧洲流行的矩形框标识,左肩框内上标“双望”下标“6×30”字样,右肩框内上标“昆明”下标“二十二”字样,中轴下盖刻编号。“中正式”是1942年22工厂同51工厂合为53工厂后生产的,镜身涂绿漆,左肩棱镜盖刻椭圆形标识框,框内上标篆书“中正式”下标篆书“五十三”字样,标识框以下用篆书标“兵工署制”字样,右肩刻一椭圆形测距标识,中轴下盖刻编号。两款望远镜虽然标识不同,但结构却完全相同,共生产了23507具,其中1939年至1941年由22工厂生产1866具,解放后1950年至1954年生产了4429具,其余的均是由53工厂生产的“中正式”。中正式望远镜是中国光学工业的起点,其综合性能基本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能自行研制生产这种水平的望远镜是非常不容易的。值得一提的是,内战时期53工厂还生产了单筒 “中正式”望远镜,单筒中正式饰皮为细颗粒状,且无分划板,仅生产了430具,是非常少见的珍贵藏品。

  62式8×30望远镜。62式望远镜是建国后我国大批量生产的第一种军用望远镜,国内多个厂家均有生产,但产量最大的要数298厂,至今仍有小批量生产。该镜是依照苏联技术仿制的,除没有观红钮以外,其造型与б8观红非常相似,并根据国内实际增加了干燥舱以提高防潮性能。62式的性能与б8望远镜相似,但298厂生产的偏黄程度较重,一般认为方框“江”字标识的62式光学性能最好。同б8望远镜一样,62式也生产了观红外型,在越南战争中提供给北越军队使用。作为主流装备,62式望远镜在服役40多年后将逐渐被更先进的95式取代,但由于62式的产量和库存量惊人,估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62式望远仍将继续存在于我军的装备序列中。298厂生产的62式按镜体标识不同,大致可分为早期型、中期型和后期型三种,早期型标“六二式”、中期型标“62式”、后期型标“62-8WYJ”据说后期型的光学性能有了改进,其标志性的偏黄严重的缺点也有所改善。

  74式7×50望远镜。中苏交恶后,我国失去了从苏联和东欧进口望远镜的渠道,为满足部队的需要,我国参照蔡司7×50望远镜设计了74式望远镜。74式望远镜性能大致同蔡司7×50相当,主要装备海军部队。同样参照蔡7设计的望远镜还有保定、常光等,但由于后两款基本不属于军用望远镜,这里就不赘述了。

  88式12×42望远镜。88式望远镜是我军装备的唯一一种美式棱镜结构的望远镜,也是第一种高密封望远镜,主要装备武警部队。

  95式7×40望远镜。作为刚列装不久的新装备,外形参考了西德的蔡司望远镜95式博众家之长,具有光学性能优异、尺寸适中、规格合理、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优点,特别是该镜优异的光学表现使每个使用过它的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感觉。由于是新装备,军迷们收藏到的都是民用的高密封或军转民版本,真正装备部队的军版95式的性能仍是一个迷,但可以肯定的是军版95的性能肯定不低于民版的。据说军版95式具备防激光功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说明95式已成功解决了光学性能和防激光设计之间的矛盾,因为防激光设计的实质就是阻挡特定波段的光线透过,这与望远镜要尽可能增加光线通过率的原则相背,所以具备防激光功能的望远镜一般要牺牲光学部分光学性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军装备的M22B、M22G望远镜,其偏色程度非常严重,几乎到了影响正常观测的地步。

  T98式7X50望远镜。与频频出镜的95式相比,T98式的处境是尴尬的。在部队大批换装95式的时候,T98式只得到了象征性的定货,当95式频繁出现在军演场上时,T98只有一次出现在贵宾的观摩席上。但这并不能说明T98式不是一款优秀的军用望远镜,笔者认为只是生不逢时罢了,虽然T98式的光学性能略逊于95式,但其模块化设计在国内却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早诞生几年的话,相信一定会在我军的光学装备T98式会占有重要的一席。

  军镜用于观察战场、研究地形地物和侦察目标;还可用右目镜中的密位分划进行简易测量。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般分三等:中倍率(6-10倍)、大倍率(10-20倍)和变倍率(德式20-40倍,国产25-40倍)。军用望远镜过去以6倍、8倍居多,现在7倍的军用望远镜颇为流行(理由为人的目视距离约7km)。除美国、德国之外,俄罗斯、中国相继研制了7倍军用望远镜并装备部队。望远镜并非放大倍率越大越好,如果倍率超过10倍,通常应安装在三脚架上使用,如果仅用胳膊支撑使用,手的颤抖对观察的影响就很严重,观察效果就会变差。另外在评价选用望远镜时,还应考虑几何光力的大小。一般地,小光力望远镜(出瞳直径为2-3mm),适于良好照明条件下使用;中光力(出瞳直径为3-4mm)适于一般照明条件下使用,如我军62式8倍观察红外望远镜(出瞳直径为3.7mm);高光力(出瞳直径为4-6mm)不仅适合白天使用,而且适合于黎明及黄昏低照度条件下使用,如我军新式的Y/GG95-7型望远镜(出瞳直径为5.71mm)。

  使用望远镜,首先要装定视度。手持望远镜向千米以外的远目标观察。分别对左、右眼进行装定,转动目镜视度转螺直至清晰为止,记住视度的分划数。继而装定目距。双眼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并扳动望远镜筒,使两个视场汇合成圆形,这时目距的分划数就是观察者的目距。第一次使用望远镜后,应记住自己的视度和目距,再将使用时就可以直接装定,使用望远镜观察时应双手持握,两肘夹紧紧靠胸前,这种姿势比较稳固,如果有工事或其他依托物,肘部应尽量支撑,特别是使用大倍率望远镜。在雪雾天气或强烈日光下使用望远镜,可戴上滤光镜,使观察较为清晰。

  军用望远镜中的密位分划可利用“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要想求得那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的公式,即可测方向角、高低夹角和目标距离。这在“军事地形学”中有专门讲述,是每个军官或侦察兵的必修课程。

  渊源与发展

  流入我国的第一具望远镜是明天启6年(1626年)由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携带入京的。汤若望和李祖白两人共同翻译了《远镜说》一书,把西方望远镜的制作方法介绍到中国。崇祯2年(1629年),大学士徐光启奏请装配3具望远镜来测天象,由汤若望监制的望远镜崇祯皇帝还去看过。中国民间较早独立制造望远镜,见诸记载的是明末苏州人孙云球。据康熙《吴县志》载,登上虎丘用孙云球自制的“千里镜”试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峻赠苍翠万,象毕见。”中国最早将望远镜用于军事的则是明末苏州人薄珏,“崇祯中,流寇犯安庆,巡抚张国维令珏造铜炮,设千里镜视敌远近,所当者辄糜烂。”薄珏创造性地把望远镜放置在自制的火炮上提高了射击精度。

  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外国的望远镜逐渐进入中国。如清康乾时期的宫庭画师郎世宁所绘香妃戎装像上,顶盔贯甲的香妃就令人瞩目地握着一具单筒望远镜。从1859年英国人俄李范所著《跟随额尔金勋爵出使中国日本亲历记》一书的插图可知,当时入侵广州的英法联军所使用的是单筒伽利略式望远镜(见彩图,法国16型10倍望远镜)。

  1937年5月,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军用光学器材厂筹务处按照荷兰的图纸资料,在3个月的时间内仿造出荷兰式3倍直筒望远镜样品。同年,柏林大学公费留学生龚祖同奉命到德国亨索尔茨厂实习,在威德特教授的指导下,与金广路一起设计了6×30(即放大倍率6倍,物镜直径30mm)双筒军用望远镜。1939年1月,昆明22兵工厂(后与51兵工厂合并改为53兵工厂)开始试制双筒望远镜。3个月后,试装出中国第一具双筒军用望远镜,从1939年至1949年,共生产了2万余具。这种望远镜曾以当时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号“敬之”命名,后改称“中正式”。这种望远镜左右目镜均可按需要调焦,右目镜中有密位分划,用于测量,镜体上饰硫化皮制的防热层,花纹大面凸现,外观粗犷。“中正式”及“军政部造”的椭圆形标记用极细的金属丝嵌入镜体端面。

  在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军队不仅战术思想师法德国,连武器装备也是由德国进口或仿德国制造。望远镜也不例外,从德国引进较多的是著名的“蔡司”望远镜。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曾批量装备由美国提供的威斯汀豪森公司生产的m3型6×30和m16型7×50军用望远镜。这两种望远镜在二距时曾大量装备盟国部队。值得一提的是,战后日本自卫队和台湾军队亦仿制美国望远镜装备部队,美式望远镜不同于欧式望远镜,只能从后面(目镜)方向打开,这种结构牢靠且密封性能好,但制造复杂,成本高。

  无论是国民党军的“中正式”还是不同时期进口的德国、美国以及英国和加拿大的军秀望远镜,都曾被我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成了为我所用的战利品。例如,红军有中央苏区反“围剿”中缴获的一具德国8倍“蔡司”,抗日战争时,一直为周恩来所使用;彭德怀元帅指挥西北解放战争时,一直使用的是一具德国6倍“蔡司”。解放战争中我东北野战军缴区美式望远镜较多,如罗荣醒元帅使用的是m3型6倍望远镜;指挥塔山阻击战闻名的胡奇才中将使用的是M167倍望远镜,抗日战争中,我军缴获侵华日军6倍军用望远镜多种,其中标明“富士”的日本望远镜,其实是德国“蔡司”的翻版,我八路军――五题首战平型关即缴获日军根据板垣师团第21旅团装备的此种望远镜。日军还有专供炮兵使用的所谓“炮二型”6倍望远镜,以及toko8倍、10倍望远镜。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望远镜多是引进苏联、捷克和民主德国的,如50年代进口苏联的б-6(6×30)和б-8(8×30)望远镜,捷克的хък6×30、30хък8×30望远镜,以及民主德国耶拿(jena)制造的“蔡司”6×30、8×30及7×50、10×50、15×50几种望远镜,50年代,中国进口的军用望远镜,无论是光学系统还是外观,德国“蔡司”最好,苏联次之。捷克的хък望远镜外观较粗糙,镜体没有采用硫化胶皮的防热层,而仅涂以黑漆。

  60年代初,我国的望远镜也同其他武器装备一样,走自行设计生产的道路,我国自行生产了62式15×50望远镜。这3种国产军用望远镜与众不同的是棱室前护盖上装有固定的干燥器,特别是62式8倍观察望远镜的左物镜后焦面装有一个感光屏,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红外光源的影像即可观察到敌方使用红外夜视器材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采用先进技术,又为部队设计生产了GG88-212型12倍及Y/GG95-7型7倍望远镜。这两种望远镜除密封性能好、光力强之外,还在测量分划中增加了视距曲线,可迅速读出目标的概略距离。

  我国军用望远镜发展较晚,解放前虽然也研制出了6x30中正式军用双筒望远镜,但由于水平、品种所限,主要还是从德国、美国等国家进口,以6x30和7x50型为主。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尚无军用望远镜批量生产能力,便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光学技术领先的民主德国、苏联、捷克进口了大量的军用望远镜装备部队,其中主要以民德的耶那。蔡司6x30、8x30和苏联的б6(6x30)、б8(8x30)几种中倍率型为主,此外还有少量耶那。蔡司7x50、10x50、15x50大口径型。这些望远镜都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有些至今还能使用,但大多数由于保管不善、使用频繁,镜片镀膜已擦花、长霉,使用价值不高了,不过由于保存下来并流入民间市场的数量很少,加之其出身名门,因此收藏价值很高,一架耶那。

  蔡司6x30、8x30型品相一般的交易价也在七八百元,口径50mm的更高达千元以上。经过努力,我国于六十年代定型生产了六二式8x30型、8x30观红型、六三式15x50型军用望远镜,这三种望远镜均按照当时民德和苏联的同类望远镜结构及样式制造,广角大视场,光学性能及坚固性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至今仍是我国军队的主要装备。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望远镜均参考民德的15x50型上设计的干燥仓而也设计了这一部件,尽管这一部件实用价值不大,确说明了我国光学工业当时奋而向上的精神。六二式8x30观红型是在六二式8x30型的基础上按苏联的8x30观红型而设计的,主要是增加了一感光屏,该感光屏可以发现对方是否使用了红外线夜视仪,其产量较少,主要配发侦察兵用。这一观红功能今天来看已过时,但收藏价值极高。另外我国大部分的军用望远镜都不配镜头盖。六二式望远镜流入民间的也很少,同时由于其大都能使用,光学性能好,因此无论是使用还是收藏意义均不错。其品相一般的交易价在500-700元左右。笔者认为:无论是衫性,还是总体光学性能,六二式8x30望远镜都是我国研制的最成功的望远镜。

  我国当时还为边防了望所配备了极少量的大型双筒望远镜,主要是民德的耶那。蔡司25-40x80、20-31-50x80型,后来我国也仿其生产了几种大型双筒望远镜,其中以98厂的25-40x100型最好。选购二手军用望远镜最重要的是镜片及其他光学部件要尽可能好些,如要使用则要看光学部件是否长霉、长霉严重程度、成像是否重影。至于外观由于年代较早,成色大都较旧。我国后又研制过几种军用望远镜,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形成量。我国目前研制的最新型军用双筒望远镜是95式7倍系列,仍旧彩全金属结构硫化镉饰皮,主要是外观及工艺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彩了新的光学材料,镜片采用了mc镀膜,经试用其亮度及色彩还原非常好、成像锐度高,较以往我国的军用望远镜成像严重偏黄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善,但观测视场没有62式大,只相当于中上水平。95式望远镜最大改进还是采用了高密封技术,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性能,再者其配有一只非常漂亮的牛皮背包。95式望远镜在测距方式上首次采用了新的测距曲线,可以直接读出距离。据研制部门称各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5式望远镜有7x40常规型、7x40测距型、7x40迷彩型,以及为某国研制的7x50常规型、7x50测距型等几种规格。

  95式望远镜目前已开始装备我国部队,但其价格较高(据悉调拨价1780/元架)。由于我国对军品的严格限制外流,加之其它各种原因,因此国产军用望远镜在民间市场上极难见到,价格相对高些。

热门标签
扫微信二维码,实时关注最新冬夏令营动态
开心冬夏令营微信公众号
开心冬夏令营顾问扫码咨询
分享到:
推荐线路
热门资讯
关注微信公众号
报名更优惠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方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294号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