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孔子礼仪文化学校 >> 学校动态 >

了解中西方交际语言的差异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发布: 2014-5-8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关于中西方交际语言之间的不同。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了解到,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纠错】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没有了

学校动态更多>>

了解中西方交际语言的差异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了解到,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详细]

孔子国学夏令营对现代礼仪的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详细]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详细]

相关资讯更多>>

孝敬父母的礼仪

    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介绍,中国有句广为人知的古话讲“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详细]

简述“茶人”

    孔子国学夏令营介绍,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详细]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简介

    孔子礼仪国学夏令营介绍,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    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详细]

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文化国学夏令营|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夏令营|孔子礼仪少儿国学夏令营|国学夏令营|山东夏令营

现场报名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16室(红民村站或人大双安商场东侧300米,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c出口)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值班:1580155554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copyright @ 2014 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