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里,
小学生军事夏令营表示我们对这样的语言已经习以为常,也见怪不怪了。当爸爸过生日,妈妈对孩子说:“你爸爸这个人呀他从来不管家,你还给他弄什么礼物呀,你从小到大他管过你吗?是他送你上学了还是给你做饭了?”而父亲反过来也对孩子说:“你妈这个人就真是唠叨,没完没了,一点素质也没有呀。”当妈妈和丈夫吵架时这样喊:“我怕你啊?我有孩子怕什么?我到哪里就把孩子带哪里的,你甭想见他一面。”
作为父母,你们想过孩子听了这些会是什么感觉吗?尤其是对那些少不更事的敏感孩子,那真的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朋友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儿已经四十岁了,和父母同在一个城市。这么多年她一直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彼此相爱、理解,而不是互相挑剔、指责。在她的记忆中,她最难过的就是怀着渴望温暖的心情回家,结果听到的不是妈妈“控诉”爸爸,就是爸爸“反感”妈妈。其实也没有原则性的矛盾,但两人就是喜欢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每当此时,敏感的她就感觉自己被两种透彻心扉的力量撕扯着,一会儿觉得妈妈有理,一会儿觉得爸爸也没错;恨妈妈一番,恼爸爸一顿,结果导致她每次回家都提心吊胆,最终求助于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她终于走出从童年就夹在父母矛盾中间的阴影,而能成熟、平静地面对父母的相处方式,不再为此恐惧和痛苦。要知道,她经过了一番多么漫长的冲突和挣扎,才摆脱童年的梦魇,赢得中年生活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