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是否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明明让孩子赶快去刷牙洗脸了,他还是拖拖拉拉,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晚上到点了,还在玩,不肯睡;明明10分钟就能做完的作业,硬是做了半个小时……
这些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一起来听听小学生军事夏令营老师怎么说吧!
拖延症为什么会形成?
首先,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时间观念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通过大量地活动与积累,才会慢慢构建起来,所以有时候低年龄段孩子拖拖拉拉,并非它不愿意行动,而是时间观念尚未形成。
其次,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感知是相对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时间有两种不同的定义,第一种是物理时间,几秒钟、几分钟、几个小时都是客观存在,能够被时钟记录;第二种是心理时间,个体主观意识到、感知到的时间。
举个例子,我们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就像孩子经常会说:“明明我才看了五分钟电视,为什么把它关掉?”反之,如果你让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做作业,他可能就会抱怨,怎么时间还没到。
所以有的时候,孩子的拖延症只是由于他心理时间的不满足感,就像我们成人一样,“拖延症”患者晚睡的绝大部分原因,是还没从愉悦的下班时间中获得足够多的满足感。
小学生军事夏令营老师提示:父母过高的心理预期也可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磨蹭。不管大人小孩,每个人都有自己行动的节奏。有人是慢性子,有人是急性子。急性子的家长看慢性子的孩子,自然想跳脚。催促孩子“快快快”,只会加深孩子对本来就不怎么喜欢的事情更糟糕的体验和记忆,下一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就更提不起精神。
怎样战胜拖延症?
对于缺乏时间观念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式,帮助孩子增强时间观念,克服“拖延症”。
1设定时间限制
家长可以通过数数字,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比如洗手的时候,从1数到10然后关水龙头。也可以用时钟告诉孩子,当长指针知道数字几的时候,就是洗澡时间了,再指到几的时候,就是睡觉时间了;或者家里买一个小的沙漏,和孩子约定,沙走完之后,我们就关灯睡觉。
2制定规律的作息表
家长可以利用可爱的日历,帮助孩子规划日常活动 ,在此过程中,可以先教孩子“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等时间名词,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要做些什么?也可以用色彩鲜艳的沙漏,告诉孩子,红色沙漏漏完的时候,就要将玩具收好,刷牙洗脸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规律作息,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3DIY活动记录
和孩子一起回顾时间安排,让孩子画出或写下自己每天日常学习生活所花的时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小学生军事夏令营老师提示:如果父母是急性子,对于孩子的心理预期过高,那么父母首先需要降低心理预期,学习情绪管理,在感觉孩子“慢吞吞”的时候,提醒自己并不是孩子真的慢,而是自己的心理时间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以外,比如,有的家长希望自己“去收拾书包”的话音未落,孩子就停下手中的事情去整理,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有时候,家长越是希望看到孩子快,就越会看到孩子的慢,这种心理预期干扰了正常判断。本来接下来的事情是让孩子快乐的,但由于家长急躁的情绪,这些事情都会变得不快乐,孩子更不想做接下来的事情了。
扫微信二维码,实时关注最新冬夏令营动态
阅读上一篇:让孩子充满正能量的7个秘诀 你都知道么?
阅读下一篇:小学阶段的教育该如何狠抓?80%的家长都不知道
常见问题
最受欢迎的线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