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不如找到正确的方法
过去,知识可以创造小我私家差别化的上风,但在数字期间中,知识顺手可得,知识是多数人都可以大概也必须具备的本领,因此,"要乐成,光靠知识还不敷,"黑幼龙阐发,将知识变化为结果之间,"必须靠训练,训练才气做到最好。"
台湾首富、鸿海细密董事长郭台铭就表现:"在我看来,学习两个字,习比学紧张得多。"他自认跟大多数人一样不是天才,都得靠不停训练才气有所作为。
练习的好处,人尽皆知。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提出「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练习或重复的动作、行为的确能够带来进步。然而,尽管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为何多数人却只能立志而无法有成?原因在于练习而无效所带来的挫折感,造成行动的中辍。如何让练习有效?亚都饭店董事长严长寿在《总裁狮子心》一书中分享:"正确的方法"比"用力"来得重要。
然而,什么是练习的正确方法?
国泰医院身心科医师邱伟哲分析,练习要有成效,必须持续。但在多数人的思维中,持续几乎是辛苦、不方便的同义词,因此持续练习的关键,便在于找出"爱上练习"的方式,让练习变成如嗜好一般愉快而自然。邱伟哲归纳出3个快乐练习的要领:一是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二是"运用团体同侪力量",第三则可透过"固定时间法"自我提醒。
顺性而学,不以为苦
替总统及各大型国际会议担纲即席口译的张介英,曾历经翻译研究所一年级被当4科的惨痛。而他练好英文的方式,就是顺着自己凡事好奇的个性,例如,他每次看医师,都会跟医师问清楚病名、药名、副作用的中英文,连候诊时都会跟护士小姐借纸笔,将挂在墙上人体剖面图的英文附注抄下来。符合自己个性,就能随时练习而不以为苦,现在,即使是法律、医学等专有名词众多的专业研讨会,张介英都能胜任愉快。
练成习惯,转化成能力
运用团体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练习之初的障碍或惰性,但若要从练习做到出色,终究还是靠自己,"练习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最后便能转化成为能力。"把时间固定下来",就是将练习累积成能力的关键。邱伟哲认为,许多人报名以弹性时间为诉求的活动(例如健身俱乐部),往往着眼于"随时可去大量、重复练习",然而,结果往往从"随时练习"变成"都没时间练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心里规划出一个固定时间,让它变成生活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