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的倒计时阶段,但我们发现,有很多考生陷入了种种复习的误区,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走了很多的弯路,这样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看不到明显的复习效果,无疑将严重打击考生的信心,影响其心理状况。这里北京心智学能夏令营的教学专家总结了三大原则帮助大家调整好复习计划,做好的最后的高考冲刺复习!
一、跳出题海,回归课本
很多考生都意识不到课本的重要意义,在最后冲刺阶段,仍然一味搞题海战术,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成绩。其实,课本教材里汇集了高考的所有重要知识点,高考试卷中的每一道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所以,考生在最后的黄金复习时段,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查漏补缺。只要把教材读薄了,吃透了,就完全可以自如应对高考试题了。
二、做题不重数量重质量
在考试前几天,考生不宜再大量做题,也不适合再做新题,这时候的重点在于通过翻阅以前做过的旧题和自己曾经出现的错题来巩固基础知识,反思解题思路,强化重点难点,消除疑难问题,将知识漏洞一网打尽。
另外,北京心智学能夏令营的专家老师还建议考生每天要做适量的题来保持做题的手感,但要按照高考的时间要求,严格限定做题的时间,提高自己做题的速度。
三、复习强度和难度要适当
每个考生都其各自的优势和弱势,那么在高考冲刺复习的最后阶段,究竟是应该集中精力突击弱项,还是应该加强力量巩固强项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依考生个人的情况而定。考生要好好分析自己优势和劣势,根据各学科的提分空间大小来分配复习的时间,而复习的强度和难度都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进度和学习能力,不要盲目去突击、挑战高难度的题目,要扬长避短,稳中求胜,在保证自己强项不丢分的基础上,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成绩最大幅度的提升,这样对应考心理和情绪的调节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