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夏令营精彩线路任您选!品质、安全、有保障

您现在的位置: 开心夏令营 >> 美国夏令营 >> 美国新闻 >> 正文

400-6900-650 13691570089 值班

中美两国医生悬殊差异

来源:开心夏令营发布时间:2011-3-29 12:03:44

海归人士看中美医生悬殊差异

  一个精神病人拿着厚厚的电话簿对医生说:“doctor,我的剧本终于出版了。”医生亲切地答道:“恭喜你,只是剧本中出场的人物是不是太多了点?”这虽然是个笑话,却很能证明西方医生的睿智与幽默。他们非常善于与人沟通。

  在中国,医生的后代愿意从事父母职业的不足两成,绝大多数不愿再做医生。而在美国则反过来,只是医生的孩子可能会说:“我没有我父亲那样的本事,进不了医学院。”

  美国对选择医学院的学生是非常严格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报考。学生的来源要有配比,一个班的学生除了医学预科生外,还有学理工的,学文科的,学生物的。

  在美国,医生还是个特权阶层,比如某个机构、某个办公室,一般不让人进,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是医生,很可能就让你进去了。

  □《健康时报》记者胡迎新

  现任北京维世达诊所总经理的刘常平曾获美国卫生管理和金融学mba学位,并在美国和香港从事过多年的医院管理工作。对于中美医界及两国医生间的巨大差异,他有着强烈的个人感受与太多的感慨。在西方,良好的医德传统和整个社会对医生的尊重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正是我们目前所极其匮乏的。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刘常平先生,请他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这个话题。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医生知识面太窄

  在美国,一般学生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再进医科学院学习4年,其中3年是基础课,1年是临床课程,拿到了证书,有了医学博士学位,然后根据选择的专业再做3-6年的住院医师,前后学习实践7-10年时间,这还不包括他以前学的大学本科或医学预科(相当于大学本科)。我们协和医学院的8年学制,就是从建校早期西方的学制延续下来的。

  国内学生高中毕业就可以报考医学院校,女性比较多。医学是个比较有特点、相对狭窄的一个行业,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文科,也不喜欢理科,最后选择了做医生。对医生的理解一般是,有一颗温良恭俭让的心就可以了。像我朋友的女儿,高中毕业了,文理科都不喜欢,数学也不好,学医吧,于是她就学医了。不少学生是这样上医学院的,生源质量一般,并非应届考生中的尖子,录取标准也不高,而且高中毕业就上医学院。医学院多数是5年制,像协和医学院这样学6年、7年、8年的不多。

  我们培养医生的时间太短,知识面太窄,社会实践不够,不注意也不善于与人沟通。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很单一的,需要学好的功课,就是三大部分: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临床课。缺少科学门类基础,缺少数理基础,更没有人文方面的教育。有些医学院开始注意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学生的知识太单一,不能是学医的就只学医,除了专业知识其他都不懂。”现在很多医学院开始和综合类大学合并,原因之一就是已经意识到这样下去,路子会越走越窄。

  在美国,没本事的人不敢学医

  美国对选择医学院的学生是非常严格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报考。医学院招收学生除了基础和专业知识外,要看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还对学生有人文学科方面的要求。学生的来源要有配比,一个班的学生除了医学预科生外,还有学理工的,学文科的,学生物的。他们要求生源知识的全面和多样。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一个相互学习多种知识的环境,以及训练未来的医生与各种背景的人的互动交流、切磋提高。

  我有一个同学在杜克大学做了好几年教授,觉得缺乏挑战性,又重新回到医学院学医。他过去学生理学时,成绩很好,经常比同修一门课的医科学生考得更好。他认为:“既然我比他们出色,我为什么不做医生!”后来他成了一个了不起的胸外科医生,很有建树,挣的钱自然更多了。可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和多样化是人材成长非常重要的条件,美国医学院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交融造就了很多全面性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医生日后在美国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是很高的,而这又进一步促成了报考医学院的激烈竞争。在美国,没有本事的人是不敢考医学院校的。

  国内医生的后代不愿当医生

  医生这一职业在西方是非常崇高、非常令人仰慕的,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高。他们受到的教育和训练也是非常高的,医生(doctor)就是博士。

  在美国选拔医生是很严格的,挑出来的人的素质不错,所以他们能够得到社会尊重,与之俱来的是经济上的地位也很高。选择做医生的人,多有爱心,天性善解人意。他们的职业是建立在与人沟通和合作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冲突和敌对(例如警察)的基础上。通常他们都很自尊。作为医生,他们也很自信。

  医生被患者送上法庭,成为被告,是很尴尬和痛苦的。他成了被告,专业能力受到怀疑,赖以生存的职业基础被人家否定了,这种心态是很难受的。所以我更多地强调对医生的理解。现在社会上有一股风气,动不动就告医生,告医院。我觉得我们特别需要理解和肯定我们中国医生。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很低的,跟国外的同行比较差太远了,可是他们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并不比国外的同行差哪儿去!还很辛苦!

  今年4月国内召开的庆祝“医师法”三周年大会,一时成了医生们的诉苦会,医生被打、被杀、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典型例子就不说了。与会报告的一项调查表明:医生的后代愿意从事父母职业的,不足两成,绝大多数不愿继承父母的职业做医生。这种状况再持续下去,会影响到我们医学界后继人才的素质。而在美国则反过来,估计八成的医生后代愿意做医生,只是他们的孩子可能会说:“我没有我父亲那样的本事,进不了医学院。”在西方医生最受人尊重,又能挣大钱,谁不想做啊!


阅读下一篇:
留学微博、微信

夏令营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京icp备090673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5028号

copyright @ 2014 www.xialingyin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心夏令营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900-650 400-6900-650 项目合作:1369157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