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心夏令营发布时间:2013-5-19 14:05:00
北京夏令营了解到,截至目前,本市共有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22所,在校生2988名(其中285名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另有5682名……
记者5月15日从市残联获悉,根据201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到2015年,本市有望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双学籍制度,即特教生将具有特殊教育学校学籍和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学校学籍,获得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据了解,《行动计划》是全国第一个以省市级名义下发的融合教育计划。5月16日,北京融合教育研讨会将举行,探讨融合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残疾学生每月至少半天参加普校活动
《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双学籍制度。也就是说,残疾学生将具有特殊教育学校学籍和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学校学籍。确保每名学生每月至少半天参加普通学校的活动。
北京夏令营了解到,截至目前,本市共有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22所,在校生2988名(其中285名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另有5682名残疾学生在1093所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也就是说,这近3000名特教生在《行动计划》实施后有望取得双学籍,走进公共教育。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99%
《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要在全国率先实现残疾儿童“普九”目标,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要对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入校就读的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制定《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管理办法》,力争做到零拒绝、全覆盖。
《行动计划》中也出台了多项针对教师的激励政策。如把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对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予以一定的岗位补助;在特级教师、职称评定方面对从事随班就读的干部教师予以适当的倾斜等。
融合教育要“一个都不能少”
市残联政研室主任厉才茂表示,残疾人和健全人最大的差距在于教育。融合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少”,也就是说普通教育系统全面向残疾儿童开放,使残疾儿童不因其残疾而被完全封闭在特殊教育学校里。通过创造最少的限制环境,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教育,为今后全方位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名词解释
融合教育是指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残疾儿童安排在所在社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残疾儿童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
热报线路top10
相关热门文章
网站导航
2014品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