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首页 城市
首页 > 国内营 > 主题营 > 草原营 > 招生报名

内蒙古传统文化艺术悄然复兴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1-07 | 点击量:
摘要: 火红的绸子在翻飞,欢快的舞步在跳跃。库伦旗政府门前的广场一片沸腾,数百人在这里跳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代舞。元旦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纷纷将传统文艺搬上街头,庆祝新年的到来。

     火红的绸子在翻飞,欢快的舞步在跳跃。库伦旗政府门前的广场一片沸腾,数百人在这里跳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代舞。元旦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纷纷将传统文艺搬上街头,庆祝新年的到来。

    库伦旗广场安代舞蹈队队长双白乙拉介绍说,起源于清朝中叶的安代舞,最早是用来医病消灾的宗教性舞蹈,经过百年嬗变,在植入现代文明的元素后,发展成为集歌舞、曲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具备了健身和娱乐的双重功效。
    1996年,库伦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2005年,这里的蒙古族安代舞又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古老的安代艺术再现时代风采,其表演形式也愈加丰富:草原安代、舞台安代、健身安代、中小学安代课间操等异彩纷呈。
    在内蒙古,像安代舞、呼麦、马头琴、鄂尔多斯婚礼、蒙古长调等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有力保护与传承,并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社会。
    元旦期间,各盟市以这些传统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举办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一些地方电视台还录制了蒙古长调、漫翰调、马头琴、二人台走西口表演等专题文艺晚会,传递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和喜庆味道。
    近年来,大批蒙古族学者提出,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为此,内蒙古2003年启动草原文化研究保护工程,使得许多曾经一度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目前,全区已形成6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其中49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还把每年的9月6日设立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日活动。
    眼下,内蒙古12个盟市均打出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105个旗县区设立了自己的文化节日。他们以各自地区民族风俗风情为切入点,每逢节庆日都要举办独具特色的文艺活动。这些文化盛宴,如辽阔的历史文化画卷,在蓝天白云间展示着草原文化的绚丽多姿。

扫微信二维码,实时关注最新冬夏令营动态

  • 开心冬夏令营微信公众号
    开心冬夏令营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开心夏令营小程序二维码
  • 开心夏令营顾问扫码咨询
    开心夏令营顾问扫码咨询

热门主题

  • 小学生夏令营
  • 军事夏令营
  • 体育夏令营
  • 心智夏令营
  • 游学拓展夏令营
  • 英语夏令营
  • 青少年军事

    青少年军事

  • 巨人学校

    巨人学校

  • 世纪明德

    世纪明德

  • 北京酷学酷玩

    北京酷学酷玩

  • 上海121

    上海121

  • 青少年军事
  • 巨人学校
  • 世纪明德
  • 北京酷学酷玩
  • 上海121
扫码微信小程序
领取更多优惠券,
报名方便更快捷!

常见问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
报名更优惠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方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294号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0号双天大厦5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