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心夏令营发布时间:2012-6-15 15:52:38
军事夏令营与您一起回顾近代历史事件,下面是关于江青前夫俞启威(黄敬)与台湾前“国防部部长”俞大维有着亲戚关系,而俞大维与蒋经国是儿女亲家,于是江青与蒋家也有着“裙带关系”。
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时候,我除了上课、做实验之外,养成了“泡”图书馆的习惯。
江青旧照
在美国,我“泡”在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查阅、抄录保存在那里的蒋介石日记。来到台北,我仍然喜欢“泡”图书馆。台北最大的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就在中正纪念堂对面。已经是第七次去台湾的我,对台北熟门熟路,乘坐捷运到中正纪念堂站下车,很方便就可到达。
金门曾是台湾的“禁区”
我在2楼一次次借书。一边看书,一边往需要复印的部分夹纸条。这里的复印质量极好,非常清晰。价格甚至比大陆便宜:a4纸复印每张1元新台币,相当于2角人民币。复印室有30多台复印机,一片繁忙景象,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
我最感兴趣的是3楼的台湾期刊阅览室,开架,查阅很方便。那里陈列着台湾许多报刊的合订本。期刊阅览室的门口就是复印室。只要跟管理员打个招呼,就可以抱着要复印的期刊合订本到复印室复印。这样,我在借阅了图书之后,便“泡”在报刊阅览室。
报刊阅览室里的报刊很多,我随手翻阅台湾的《传记文学》杂志。这家杂志引起我的注意,最初是因为它曾转载过我的许多文章。在台湾“国家图书馆”,我得以系统、详细阅读这份台湾难得的文史杂志。杂志中所载大部分是从大陆退居台湾之后的历史老人们的回忆,颇有文史价值。《传记文学》杂志称:“历史是经验的累积,本刊是经验的知识。”
那里收藏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历年的合订本。《中央日报》历史悠久,可以从中查到国民党政府的重要新闻、社论,尤其是抗美援朝期间以及“文革”期间的。以台湾的角度看大陆,颇有意思。
在林林总总的台湾报刊中,我对《新新闻》情有独钟。《新新闻》是时政类的周刊,图文并茂地报道台湾一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两岸关系,触角敏锐,观察到位,立场中立,超脱党派,而且文笔犀利,载有诸多独家新闻。
昨天的新闻即今日的历史。我以历史的目光,逐一查阅这家周刊的合订本,仿佛在浏览充满细节的台湾当代史。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新新闻》周刊在1987年蒋经国开放“报禁”时才创刊,倘若历史再悠久点,还可以看到蒋介石时代诸多深度报道。
在《新新闻》周刊上,我读到许多精彩闪亮的文章。
1987年8月31日至9月6日的《新新闻》周刊上,载有一篇《金门,永不开门?》。这篇文章记述,当时的台湾当局规定,金门居民不能持有照相机、收音机和各种球类。不能持有照相机,是怕人拍摄军事要地;不能持有收音机,是怕偷听大陆的广播(在台湾当局看来那也叫“敌台”);至于不能持有各种球类,是怕士兵及居民抱着篮球、排球偷渡大陆。另外,由于金门是“前线”,台湾本岛的居民未得当局批准不能前往,因此“对台湾民众来说,金门是一个好像熟悉,但事实上却完全陌生的地区”。我曾在金门“自由行”,读了此文才对金门的往昔有了形象的了解。
宋美龄竟修改蒋介石遗嘱
1987年4月6日至12日的《新新闻》周刊,则有一篇《台湾重要人物的宗教信仰》,文章切入点可谓出人意料。文章分析道:由于宋美龄是基督徒,蒋介石也皈依基督教,而蒋介石笃信基督教,又在国民党中产生很大影响。在国民党高层,基督徒比比皆是,从张群、何应钦、蒋纬国、李登辉、陶希圣到严家淦、辜振甫等,都是基督徒。文章透露,蒋介石虽然加入基督教,仍对佛教十分怀念。蒋介石在日月潭畔为追思母亲而建的慈恩塔,便是道地的佛教建筑。文章指出,蒋介石的遗嘱中称:“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此处“总理”即孙中山。很多国民党人以为,蒋介石在遗嘱中把“耶稣基督”与孙中山相提并论,不伦不类,纷纷指责蒋介石遗嘱的起草者秦孝仪。秦孝仪一直保持沉默。直到过了若干年才说出内情:遗嘱是蒋介石病重时口述,由他执笔写成,原本没有“耶稣基督与”这5个字,是宋美龄要求加上去的。这清楚表明,国民党高层的基督教热,源头是宋美龄。文章还指出,蒋经国本信奉佛教,后来当蒋介石成为基督徒,他也改信基督教,但是蒋经国仍热心佛教,在台湾多次去天后宫参拜,还热心于盖关公庙。
在1987年8月24日至8月30日的《新新闻》上,读到《海峡两岸的“空中飞人”》一文。此文描述了台湾“开禁”之前,有那么些人“上午还是台北圆山贵宾,翌日则成中南海娇客”。这些在当时令两岸民众羡慕的“两边吃糖葫芦”的“空中飞人”,有陈香梅,有杨振宁,有李政道,有王赣俊……这篇报道还配发他们在两岸受到高层接见的照片,反映了海峡两岸在“冰冻时期”的特殊来往。
1987年10月15日,蒋经国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在台湾引起极大震动,自然也成了《新新闻》报道的重点。在1987年10月19日至 25日的周刊上,详细披露了蒋经国如何在1987年5月就秘密指示“副总统”李登辉主持“探亲专案小组”,对于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规定一系列政策,既要做到使美国不误会台湾,又要使大陆能够接受、配合。这一切都表明,蒋经国“小心谨慎地在测试水温”,寻找台湾与大陆、美国之间的平衡点。这些有关国民党大陆政策决策内幕的文章,在大陆几乎很难看到。另外,《新新闻》还披露美国《新闻周刊》亚洲版所载的《台北敲开北京的大门?》,反映了美国政府对于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的探亲,“对于两岸的未来”,“有乐观的预测”。
热报线路top10
相关热门文章
网站导航
2014品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