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心夏令营发布时间:2012-6-25 15:43:12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挽救了几千人的生命;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会战,中国维和工兵由此而扬名; 这更是一场奉献爱心的行动,雷锋团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这也是我唯一参与的一次具有军事性质的维和行动,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004年6月19日,对于利比里亚大吉达省绥德鲁市的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他们曾因为饱受战争的创伤而渴望和平和幸福,然而,当他们正高兴地沐浴在和平的曙光中时,一个看不见的死神却在向他们一步步地逼近,使他们再次逃离了自己的家园。当天深夜,位于绥德鲁市中心4公里处的供水站上空突然弥漫着一股呛人的臭气。方圆1公里的树木、杂草迅速枯黄,蚂蚁、青蛙、蜥蜴瞬间僵死。附近100多户人家,2000多口人被迫匆匆地离开了他们的住所。
毒气在风力的作用下迅速弥漫。绥德鲁市市长威迪紧急向联利团第四战区司令克玛尔求助,称可能是供水站原先用于水处理的氯气大量泄漏,请求联利团派出防化部队帮助处理。战区司令立即向联利团总部汇报,请求支援。
但是在利比里亚所有的维和部队中,却没有一支防化部队。联利团总司令奥潘德将军得到情况报告后,连夜召集联利团作战、工兵、民事处长联席会议。通过反复商讨,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工兵技术过硬、素质全面、装备精良,可以请求中国工兵进行紧急救援。”然而,处理化学毒剂并不是出兵国备忘录中中国工兵所应承担的义务。在这种人民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奥潘德将军指示工兵处长伊取法克向中国工兵发出排险请求,同时命令联合后勤支援处处长阿扎尔立即赴绥德鲁地区做通中国工兵的工作,并同中国工兵一道研究抢险方案,实施排险救援。
20日上午7时50分,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接到了联利团发来的“迅速妥善处理氯气泄漏”的电报。由于任务紧急,我匆匆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工兵团的官兵们一起,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勘察。位于一座破旧房屋内的两罐约1000多公斤的液态氯气正从锈蚀的缸体中往外泄漏。房屋周围空气中的氯气含量高达8%以上,僵死的小动物遍地都是,附近的大树、野草、玉米、木薯全部枯死,满眼都是落叶和衰草。我们仔细察看了罐体和周围地形,并进行全方位拍照后,返回到营区。9时30分,维和工程兵大队召开了“关于处理氯气泄漏事件”的党委扩大会。会上,于洋副大队长传达了联利团关于要求我工兵连迅速处理氯气泄漏事件的作战命令,并通报了现场勘察情况。大队长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维和大队虽然可以拒绝承担此项排险任务,但作为雷锋生前所在团,作为一支代表着祖国,代表着中国军队,也代表着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中国工兵,在毒气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紧要关头,应该竭尽所能地完成人道主义援助。最后,大队党委形成两点共识:周密计划,全面准备;注重科学,确保安全。并制订了初步排险方案,分别上报联利团和大吉达省。
6月20日13时,由联利团联合后勤支援处长、第四战区参谋长、作战处长、大吉达省省长、绥德鲁市市长、军事观察员代表、民事警察代表和国际红十字会代表等30多人组成的氯气泄漏排险协调会在中国工兵作战会议室紧急召开。联利团联合后勤支援处处长阿扎尔首先传达了奥潘德将军的指示和请求中国工兵出兵抢险的命令。大队长利用多媒体向与会者汇报了中国工兵现场勘察情况和排险方案,提出了物资、救护、警戒等协调建议。与会代表听了汇报后,立即就抢险器材、抢险方式、协调保障进行了磋商,认真审定了由中国工兵拟订的氯气泄漏紧急处理方案及保障方案,一致认为中国工兵的处理方案依据可靠,方法科学。在联利团的动议下,全体代表同意成立排险领导小组,并由中国工兵分队指挥官初庆华中校任排险领导小组总指挥,中国工兵分队副指挥官于洋任排险领导小组副总指挥,联利团及第四战区作战、工兵、民事警察、后勤等部门负责人为排险小组组员。
20时,维和大队作战室灯火通明。已经劳累一天的中国维和官兵们顾不上休息,再次利用多媒体以实地作业的方式进行了模拟推演。针对排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排险队员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制订了解决方案,做到了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心领神会。
6月21日上午8时,绥德鲁市上空阴云密布,为处理氯气泄漏带来了绝佳时机。35名排险队员身着银色防护服,头戴红色防护帽、蓝色防护面具、防护眼镜,脚穿防护陆战靴,迅速集合;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抢险车等9台大型装备一字排开;闪烁着警灯的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紧急待命。初庆华总指挥、于洋副总指挥再次检查了排险人员的装具,排险用的装备和各项准备工作。排险队队长、雷锋连指导员王军对全体排险人员进行了思想动员,全体官兵决心“以一流的素质、过硬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圆满完成排险任务,为祖国争光,为军旗增辉,为雷锋团争荣誉”。在中国工兵出发的沿途5公里的道路上,站满了观望的当地群众,他们反复说着刚刚学会的中国话:“谢谢,中国人!”
9时10分,抢险现场完成了封闭。9时15分,沿途道路完成了人员疏散和戒严。9时20分,抢险人员全部就位,初庆华总指挥下达了开始行动的命令。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关系着大吉达省几千人的生命安全,全体抢险将士深知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10名党员干部骨干在仔细地检查了自己的防护装具后,冒着还在不断泄漏的氯气,开始用塑料、防雨布对罐体进行密封和捆绑。
汗水顺着厚厚的防护服流进了皮靴,湿透了衣衫,沉重的呼吸令抢险官兵难以忍受。有的战士摔倒了又爬起来;有的战士眼睛里浸入了汗水,辛辣辣地灼痛;还有的战士感到酷热难耐,口干舌燥,但对这一切,他们全然不顾。全体官兵始终铭记着大队首长的要求:确保安全,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抢险成功。为了保证缸体不受震动,他们在地上铺上了厚厚的沙子;在抢险车拖吊过程中,为了不使气罐左右摇摆而泄漏更多的气体,战士们用肩膀紧紧地顶住300多公斤重的大罐。经过40多分钟紧张的工作,两个泄漏的氯气罐密封后,被准确无误地吊上了运输车。警灯呼啸,机械轰鸣。两罐氯气被运往郊区深埋在5米多深的地下。为了不致继续泄漏的氯气造成二次污染,中国工兵还负责任地将自己从国内带来的300公斤生石灰无偿地献了出来,覆盖在缸体上,使泄漏出来的氯气在地下水和生石灰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钙沉淀,保护了当地的环境。
12时30分,中国工兵利用消防车对原泄漏点进行了彻底的洗消。13时40分,中国工兵圆满完成了氯气泄漏抢险任务,安全顺利地返回营区。被解除戒严的群众纷纷拥到大街两边挥手向中国抢险官兵致谢,很多老人还不停地抹着眼泪说:“chinese,good!”
22日上午,联利团组织专家对供水站氯气泄漏点的空气指数进行了抽样测试,所有指标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几天后,一封经过特殊装裱的感谢信飞到了联利团最高指挥官克莱茵将军的手中。这是应绥德鲁全体市民的一致要求,由大吉达省省长彼德亲笔起草的感谢信,称:“中国工兵为了大吉达省和绥德鲁市人民的健康,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安全地完成了氯气泄漏处理。我和大吉达省的人民非常感动。中国工兵是一支追求利比里亚人民健康幸福的部队,也是一支我们非常信任拥护的部队!”
热报线路top10
相关热门文章
网站导航
2014品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