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和嵇康 嵇康是三国后期曹魏的著名才学之士。为人刚直简傲,精通乐理,崇尚老庄,好言服食养生之事。他蔑弃司马氏所提倡的虚伪礼教,而与以纵酒颓放为名的阮籍、刘伶等七人为友,时人谓之“竹林七贤”。嵇康这种言论和表现是司马氏所不能容的,故终于被诬陷而死。阮籍的诗歌主要有《咏怀》八十二首,内容多是隐晦曲折地抒发了个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严重的消极没落情绪。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三)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可尽言。
【说明】这首诗想像了其兄在行军休息时游猎弹琴、悠游自得、神气自然的高超境界,表示了自己的寂寞怀念之情。语言自然天成,而形象极为传神。“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向来被人称道的妙句。
阮籍●夜中不能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说明】这是阮籍《咏怀诗》的第一首,总括地抒发了自己处在当时那种社会条件下的内心苦闷。
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在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曾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当然,他的诗身上也明显流露了消极的乐天知命和人生无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颓废没落情绪。他的诗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说明】这一首诗自述辞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体会到摆脱官场的羁绊在农村过着淳朴生活的乐趣。他所写的宁静和平的田园景物,并不是久经战乱的柴桑农村的真实面貌,而是他当时心境的形象反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说明】这一首写他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早出晚归的辛苦劳动,不但没有减少他对劳动的兴趣,而且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