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在大昭寺正门入口处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的壁画,因满绘千佛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画有4400余平方米。 继续右绕,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为大经堂。藏传达室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目前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从大经堂正可遥遥看见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两侧有两尊装饰华丽的佛像,左为莲花生,右为强巴佛塑像。 大经堂的四周俱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堂外,开间均不大但布置简洁。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带的佛像。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