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心夏令营发布时间:2014-4-28 16:12:05
教育幼儿,首先,家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其次,要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
北京夏令营了解到,现代家庭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高,即使不被娇生惯养,家长对他(她)也很是宠爱。他们一出世,家长就开始为怎样教育他们花费很多心思。又是买幼教方面的书籍,又是上什么父母学校等等。其实,幼儿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好习惯。只要把握住这个关键问题,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多花费点力气,就能事半功倍,收到较好的效果。
孩子刚出世,什么都不懂,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正是在这一时期,对他(她)人生影响较大的一些个性品质在不断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通过日常生活,逐步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列举了十几种教育的定义,后来把学习归纳为培养好习惯。既通俗易懂,又易于操作。《三字经》里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习”就可以认为是最初的学习。所以,对于幼儿教育,要把它看成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
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毛泽东说过,“一张白纸上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幼儿年龄越小,培养好习惯越容易,年龄大了,一些坏毛病也逐渐形成了,再想改正就困难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一句里的本性,就是幼年时所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终生将会受益,反之,养成了坏习惯,对以后的成长发展就会有很多限制。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孟子小时候,他的母亲为了给他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为什么要搬家呢,就是怕他学一些不好的东西。
现代人更注重幼儿的发展,人们不但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且还关注智力发育等其他方面。为了孩子,有时不惜代价。但是,还是有一些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孩子,越打越不讨人喜欢,到了中学甚至成了问题学生呢。大量的事实可以说明,原因就是这些家庭忽视了在幼儿时期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
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最简单的作息时间安排、工具的使用、卫生习惯的养成等,都要耐心教育,更要言传身教;对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把日常的交往礼仪、写字时的坐姿以及笔画顺序的正确书写等作为训练和教育的内容,也可以从幼教方面的书报中,或者从幼儿教师那里了解某年龄段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然后根据专家的建议安排训练内容。
习惯的培养应从单个行为的训练开始。具体要求应分以下三步:首先让他(她)学会做事,然后让他(她)坚持做事,最后依靠自觉性自动做事。
例如: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可以先让他看扫地,然后告诉他怎样扫,再让他学着扫,学会以后,每天都想办法安排他扫一次(即使地面不脏),每次扫完都激励一番,不想扫时,就监督着让他扫,一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也就习惯了,他会认为扫地是他应该做的,只要让他做,他不但会做,而且会很轻松地做好。
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这样,孩子刚学写字时,不但写得很慢,而且字的笔划难看,结构也不好。但只要你教会他写这个字,以后,监督着让他每天都写,过一段时间订个计划,规定他每天写,相信不用别人监督,他也会完成计划。
自觉性是与习惯相关的,现在举个例子。对于已经是成年人的家长,恐怕没有人认为起床后洗脸是一个负担吧,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养成习惯后,这个行为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了,人们做这样的事都很自觉,不用监督就能很好完成。开始时不能自觉做某事,如果经常做,做多了,养成了习惯就能自觉做了。
想想看:如果您的孩子卫生习惯良好,走到什么地方都很帅;学习习惯良好,学习自觉性很强,不用监督,自己就很下夫,社交方面习惯良好,走到哪都彬彬有礼,人见人爱。您还会为他们的将来担忧吗?
总之,教育幼儿,首先,家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其次,要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热报线路top10
相关热门文章
网站导航
2014品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