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小兔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被父母送到动物学校。在学校里。小兔子最喜欢上的课是跑步,几乎每堂课都得第一名,小兔子为此感到高兴;小兔子最不乐意上的课是游泳,不管他怎么努力,总是得不了好成绩,小兔子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小兔子想放弃游泳,但父母不同意,当老师看到小兔子为上游泳课苦恼时,表示愿意给小兔子提供帮助。老师对小兔子说:“跑步是你的强项是你的优势,往后你就不用在练跑步了:只要你专心练习游泳,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从此,小兔子专心致志的练习游泳。但结果却是: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小兔子不但游泳水平没有多大长进,就连它的优势------跑步的成绩也下降了许多。这个故事虽然看似荒诞,但道理却十分明显,它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传统理念在某些时候并不适合用在发展孩子的潜能这一方面。
成功心理学家提醒我们:衡量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你的教育是否让孩子发挥了最大优势。这就要求父母认真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要认清自己孩子是“兔子”,还是“鸭子”,如果是“兔子”,就应该让他放弃游泳,专门练习跑步:如果是“鸭子”,就应该让他放弃跑步,一心为游泳而努力。只有发现了孩子的优势所在,才能开发孩子的潜能,引导孩子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如果父母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不能注意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看错了、教错了孩子,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学,适合不适合学,就硬性的安排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所谓兴趣班、特长班,那么即使再热情、在努力,对孩子的成长也都将无济于事。
总而言之,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让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也就是说,为人父母,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所在,并善于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使孩子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千万不要让孩子忙于“补短”而忽视了“扬长”。在知识经济时代,父母、师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所在,让孩子在受教育的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孩子的学习才富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才能提高综合素质,取得学习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