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把“压岁钱”变“理财课”
专家提醒:不妨把“压岁钱”变成“理财课”
太容易得来的金钱和礼物,孩子会不懂得珍惜,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告诉孩子,这些都是亲友对他的关心和爱护的表现,压岁钱并不单单只是一笔钱而已,在它背后所蕴藏的,是大家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年幼的孩子对钱尚未形成具体的概念,常常是爸爸妈妈、也有可能是周围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影响着他。我们已经过了对钱讳莫如深的教育阶段,不如就以压岁钱为基础,开始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吧。
压岁钱因为一个传说而兴起: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会出现一个叫“岁”和“祟”的鬼怪,为了辟邪或是赶走这个鬼怪,家长们习惯于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压上一点钱。久而久之,社会上形成了这样一种习俗。清人吴曼云有一首题为《压岁钱》的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过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人给孩子压岁钱,一方面是图个吉利,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大人对他们的爱与期望。
但是,给孩子压岁钱的多寡判断关系的厚薄,如果只看重物质和金钱的多少,就是对孩子赤裸裸的金钱教育,就偏离了给孩子压岁钱的初衷,甚至是害了孩子。
传统难违。大人在给孩子压岁钱的同时,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正确看待“礼”与“钱”的关系,让孩子知道“压岁钱”是我国传统民俗一个组成部分,重在压岁而不是钱的多少,礼轻情义重。另一方面,大人在送给孩子祝福时不妨换一下思路,比如其他礼物来代替压岁钱,给孩子“压岁书”、“压岁本”、“压岁玩具”等等。笔者曾读过一则新闻,在放假前夕,某学校的同学领到了一份独特的寒假作业——利用春节拜年的机会,向父母及长辈讨要三句“压岁言 ”,向长辈们请教人生感悟。这比单纯给孩子“压岁钱”更有意义。“言”与“钱”虽是一字之差,但意义相差万里,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一个无穷一个有限,一个是给予一个是交流,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