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适合微醉的地方――箱根
箱根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国立公园,远可观云端上的富士山雪顶,近可看满树锦簇樱花,中间有点缀着民宅古迹的葱郁丘陵,加上潺潺温泉随处流淌,端的是一片“白云山间绕,清泉石上流”的如画景色。三、四月间,将自己浸于露天温泉,月下观落樱漫天的“花吹雪”奇景,此时若能把上一樽清酒浅酌低唱――如此良辰如此月,夫复何求!
箱根的小酒馆,是特色保留得最日本的那种。垂在店门上的酒旗、暖融融的灯笼以及偶尔飘出店外的低低却是热辣辣的话语,让走在异乡路上的人们不由得就产生走进去喝一杯的冲动。每个小酒馆的外部装饰都不相同,但外人看去,它们却是清一色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典型的日式小酒馆。
3.最适合兜风的地方――花园大道
海,树,云,路,以及天上不时飞过的鸟儿,路上不断穿行的斑马和狒狒――人类文明从未像现在这样与自然相得益彰过。――《走进非洲》
素有“彩虹之国”美誉的南非,是一个真如彩虹般美丽的国度。从伊丽莎白港至开普敦一段,绵延数百公里,是著名的花园大道。这是一段滨海的一级高速公路,一侧是茫茫无尽的万顷波涛,一侧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陆地景色。湖泊、山脉、黄金海滩、悬崖峭壁和茂密原始森林丛生的海岸线与道路并行伸展,便给过客们融入了无数旅途的惊喜。
傍着巍峨的奥特尼夸山脉和齐齐卡马山脉,一路驱车前行。随着女友的大呼小叫,一段一段电影外景般的景色扑面而来,似乎每一分钟都会有所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那么风格独特,迥然不同。气势磅礴的远山、舒缓静谧的河流、安详的自然谷、华丽的克尼斯纳、原始的齐齐卡马国家公园、惊险的保罗沙尔桥……一幅幅或精巧、或恢弘、或淳朴、或浪漫的画面交替着出现在你眼前,于是也会将你的情绪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或沉思、或惊叹、或怡然自得、或浮想联翩。你会突然感到,原来人是如此容易被真正的美所震撼、所陶醉,哪怕是那些早已被灯红酒绿所麻木的心灵。
若是驾敞篷车出行,便有了更多的乐趣,纯净的阳光柔和地照在身上,空气清新温润,海,树,云,路,以及天上不时飞过的鸟儿,路上不断穿行的斑马和狒狒――人类文明从未像现在这样与自然相得益彰过。
4.最适合发呆的地方――丽江
神秘和梦幻参半,一种终于来到世界的某个尽头和归宿的感觉。――《消失的地平线》
都说丽江是个适合发呆的地方,这话一点也不假,在时光倒退了二十年的地方,住在一个古老的四合院里,满天都是星星,放一把藤椅,泡一壶玉龙雪山茶,闻着花香,听着鸟叫,什么也不想,静得只可以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也许在你的身旁就有一个异国的美眉和你一样在发着呆,你们偶尔眼睛对在一起,便会心地一笑,是啊,丽江是个什么也不想却让你心跳的地方,恋爱一场也许会变得很简单。
到过丽江的人都说:丽江的早晨是从11点开始的。
太阳照射得身上暖烘烘的时候,小街旁边的店铺才接二连三打开了店门。接着,觅食的游人和觅食的麻雀才一起出现在亮晃晃的街上。
坐在小酒吧里聊聊天,上石桥上吹吹风、数数古城的灯火,痴痴地倾听那首惟一的纳西古乐《给灵魂洗个澡》,有的只是幽远、详和、抚慰,甚至略带愉悦。
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地方,丽江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你可以极小资地过着风花雪月般的浪漫日子,同时你又可以极自我安慰地说自己到了香格里拉,一个传说中是天堂的地方。有多少人在这里迷惑,有多少脚步在这里停留,又有多少梦在这里开始。
千万别在丽江这样鬼魅的地方谈理想,在一个叫“达达娃”咖啡馆里的留言簿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要看得穿光阴,挥霍得起生命,忘记时间宝贵这个词句,才有资格做一个丽江的常客。”
丽江漂亮,远处看见雪山,街边是朗朗的小河,路边开着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邻桌的老奶奶笑得好灿烂。丽江时尚,夜里的酒吧街灯红酒绿,人声喧哗。然而丽江的最好就是可以一整天坐在那里发呆,让自己从身体到思想彻底地空洞。
这一辈子哪儿都可以不去,但不可不到丽江去呆一次。
到丽江必做的十件事:
一、到万古楼听鸟叫,与丽江老头搭话;
二、吃一碗黄豆面;
三、看四方街的四张脸;
四、发现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巷;
五、拜访一名隐士或狂人;
六、站在远处观察一位丽江老太太;
七、喝一口丽江的井水;
八、有幸得到一张“丽江名片”;
九、各买一个不同类型的丽江粑粑;
十、进一个院子发呆。
5.最蓝调的地方――久德普尔
久德普尔是一个充满情调、适合小资逗留的地方。它精致小巧,旧城区里所有房子的墙壁都涂成蓝色,内部也是一片淡淡的蓝色,远远望去像成千上万的蓝积木。Lonely Planet推荐的Cosy Guesthouse在一个高坡上,站在伸出的阳台上,密密麻麻的蓝屋尽收眼底。早上起来,走上天台,要一份早餐,坐在吊椅上,摇啊摇,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和风丽日下,满眼是蓝。抬头一看,天空变成深深的蓝灰色,像一块人工做的幕布,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印度很多城镇,如斋普尔、乌代普尔等,都有成片房子涂成蓝色,与久德普尔相比,只是数量没那么多、颜色没那么深,因此久德普尔被称为蓝色之城。至于为什么整个城镇都涂成蓝色,没有一个明确而固定的答案。据说蓝色是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的专属色,就像中国古代“黄色”与皇族的关系一样。
6.最适合过冬天的地方――圣莫里茨
也许,在瑞士众多雪乡中,上帝独爱圣莫里兹。
湖光山色自不必说,1856米的海拔,不会造成高原反应;而平均每年322天的晴天让它成为全瑞士日照天数最多的城市;因为离海洋最远,圣莫里兹是瑞士最冷的地方,冬季湖水会结冰,夏季七、八月都可能下雪,在一天之内,春夏秋冬就会轮番登场,令人惊艳。
7.最易碎的地方――伊塔拉
这个地方,是芬兰赫尔辛基北部的海门林纳。
而在海门林纳北部,北极圈之内,有个名叫伊塔拉的小村庄,这里的人们靠制作玻璃制品来平衡冰冷黑暗的天平。在他们眼里,玻璃脆弱如希望,明亮如阳光,透明和轻盈得可以隔绝所有的沉重和阴暗。上帝为他们创造一个世界,他们用玻璃创造另一个,以便承载所有的温情和想像。
伊塔拉的玻璃制造,历史并不短暂,但扬名于世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当时的设计大师阿尔托为了参加1937年巴黎博览会,设计了一件玻璃花瓶,瓶口由连续的、不规则的弧线组成,犹如春季到来,湖面上渐渐消融的冰雪边缘。当时,这件展品曾经因为令人惊叹的不对称造型和近乎完美的光泽度引起一阵轰动,并同时让伊塔拉这个地图上的小点进入人们的视线。
走进村庄里小小的陈列馆,立刻被繁星一样纷纭和闪亮的各色玻璃制品包围。这里几乎收集了芬兰有特色的玻璃精品。芬兰人对于自然和阳光的爱,在玻璃中体现到了极致:房檐下的冰挂、初夏冰雪融化时的水滴、含苞的花蕾、反射在湖面上的阳光――每一件作品似乎都是大自然透明的灵魂,不会融化,不会凋零,仿佛永远不会醒来的梦。比较起来,日本小尊的玻璃是太冷清了,而施华洛世奇的又太华丽了,复杂得迷失了玻璃的本性,张扬得完全不得要领。
然而不食人间烟火并非伊塔拉的全部风情。走在街上,一座一座的小房子是数量众多的私人作坊,规模大多很小,执着地沿袭着传统的玻璃制作方式,手工制作的玻璃制品古拙有趣,妙在根本不可能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作品,每一件都是全球独一无二。这里欢迎游客亲自动手,体验做玻璃的乐趣。看着玻璃在炉火中烧化,像岩浆一样灼热流动,拿出来后三转两转,敲打几下就变成一件冰冷、坚硬和透明的东西,的确是种无法拒绝的奇妙体会。
8.最不崇拜时间的地方――普罗旺斯
时间已没有任何重要意义,而瞬间倒有了独特的意味。――彼得・梅尔《永远的普罗旺斯》
在法国南部,在大海与山地之间,有着一片光明的土地。你很难找到什么地方能像普罗旺斯一样,将过去与现在如此完美地融合。穿越在普罗旺斯的古城和小山村里,我们惊异地发现,数百年前的城墙和建筑至今还完好地站在那里,沉静地叙述着历史,任何人到了这里都要学会放下城市里惯有的匆忙步伐,而去慢慢地品味阳光下摇曳的树叶,石墙上见人不惊的小鸟和空气中弥漫的熏衣草香。
不自觉地,从你嘴边冒出了彼得・梅尔在《永远的普罗旺斯》中的那句话:是的,在普罗旺斯,时间不像世界其他地方那样受到崇拜。
9.最浮华和香艳的地方――巴黎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待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海明威
巴黎的浮华你走到哪儿都能碰到,分分秒秒躲不掉的,如果你不懂浮华,就只能被它嘲弄。反正在巴黎只能做两种人,要么是享受的,要么是被嘲弄的。
巴黎的浮华不是人人看得懂的,不是镶金嵌玉、铺大理石、造巴洛克柱子,巴黎的巴洛克在三百年前就完成了。巴黎的浮华是飘在空气里的,就像香水,刚好让你感到心旷神怡,不会多出一分,或颜色组合绚丽,每个细节都有质感,决不允许破绽。宛如用餐,每一把调羹、每一杯水都要最好的。这是无数推敲的结果,背后有无数的、无数的工作小时。但不一定是最贵的,重要的是你会品味其中的代价,这一点连巴黎人也不是都会的。
巴黎的宽广抵不过空气中弥漫的浮华和香艳,这些上千年摆弄出来的无限风雅之地,是到过或没到过的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
第一,玛德莲娜广场。这个广场是巴黎浮华的风口浪尖,时髦漩涡的正中央,每天出门就呼吸到大师精心调弄的巴黎味道,连空气也是打扮过的。
从极温文尔雅的早上开始,在街上听不到有人大声说话,汽车也是不摁喇叭的,老头子穿着笔挺的羊毛外套,手里的拐杖可能是从Old England买来的。买小菜是在Hediard,那儿的每一根芦笋都摆放在最精致的光线里,个个颜色动人,不好看的东西在第8区,特别在玛德莲娜广场周围,是没人会喜欢的。
至于价钱,这里的居民是不大管的,东西要好,他们尊重别人精心劳动的方式是掏钱。
第二,在左岸圣榭尔芒德佩区的古老巷子里。那里有中世纪的窄街,古老浪漫的高档小旅馆,软墙裙、软脚几、落地窗幔、落地桌布、流苏低垂,嵌金线的家具在柔软中穿梭,旖旎、缱绻,说不尽的风月故事尽在此中。这也是巴黎浮华的一种特质。
这片左岸的街区,虽说是哲学家和画家的旧日地盘,现在实为巴黎新时尚的第一温床,不用担心你会掉进存在主义的陷阱,就算沙特老爹还亲自坐在那里,肯定也知道隔壁那位叫Kenzo。
第三个好地方,是老城中央3区、4区玛黑一带的古老旅馆,十有八九是贵族豪门的官邸改造的,够堂皇也够历史悠久,老地板、吊顶床、洗手间可能比别处的客厅还大。一推门出去,就是古典的花园广场,还有毕加索博物馆,还有前卫时髦彻夜不眠的巴士底。
历史的古迹散发出上世纪的粉黛巴黎,在这里依然能看到那些衣着华贵,出入在巴黎的大小旅馆,穿梭于贵族的晚宴和舞会中的贵妇们的身影。在某个客厅的沙发上还有她们残留的香水和脂粉味。
走出这些古老的建筑,街头巷尾仍然在继续上演着上世纪的香艳,细雨中,一对情侣在深情拥吻,一个巴黎女人穿着白衬衫,半透明的,微湿的头发性感妩媚,全然一副电影中的场景……
在巴黎过日子,的确很奢靡,很沉沦。走在街上觉得满眼都是明晃晃的太阳、太阳,云是很白很高的那种,一团团的,飞来飞去,不过风也够强劲,看见这种云才知道十九世纪的油画从哪里来,巴黎的艳情从哪里来。
10.最适合艳遇的地方――隆达
艳遇是两个对路的人的感觉碰出的火花,不一定与感情饥渴有关。既然是对路,那么一切都从这个相遇的路口开始。――《十字路口》
也许还是把隆达叫做“植物”更合适吧,古老,并且枝繁叶茂。腓尼基人、希腊人及迦太基人的先后造访,像年轮一样在隆达留下清晰的痕迹。
从新桥往上爬,会发现一座建于18世纪的哥特式伊莎贝拉大门的西斯哥修道院。接下来是回教时期爱而阿而莫卡巴门及卡洛斯五世门,不远处便相安无事地立着天主教国王建造的艾斯柴力度经多教堂。位于古城心脏地带的Parcent广场上,Santa Maria de la Encarnacion教堂则分明混合了不同风格,有阿拉伯味道,哥特式设计,最后居然还高傲地发展出严谨的文艺复兴风格。而1485年,隆达被腓南度国王占领。因为四周被悬崖环绕,完全没有扩张余地,于是城镇只好向峡谷的北侧,即新市区发展,这一举动却恰巧成全了旧市区摩尔时代的风貌。
这扑朔迷离的混合特性让隆达开成一朵迷迭香,素雅而神秘,引得人群如蜂群般一波波涌来。
每当斗牛士的马队经过,便会引来无数的口哨与飞吻――隆达此时变成了一座大剧场,全城都热闹得像唱戏;艳遇则最适合在戏剧里发生,更何况街上满眼都是梅里美笔下的卡门。
扫微信二维码,实时关注最新冬夏令营动态
阅读上一篇:搭乘纽约地铁的9大贴士
阅读下一篇:匈牙利古城佩奇
常见问题
最受欢迎的线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