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晚上女儿打电话回来拜年。她那里还是中午,说那里过年没劲,最要紧的是没有鞭炮声,缺少气氛。是的呀,谁叫你选的是那里呢。接下来静思,不由得想起她儿时的一件事。
也是除夕。吃过年夜饭后,女儿牵着我手要去花市看花。文化广场花市就在隔壁,出了弄堂一拐就是。
花市里亮得象灯的海洋,争奇斗艳的鲜花映在红的或是黄的灯光下,叫人看了那个喜欢。那时不象现在,即使在年夜,市场还是会做到晚上十点。一家家花铺的老板都是满面堆笑,选花的人也一个个喜孜孜的,女儿更是一脸的开心。
好不容易挤到看台那里的摊点,总算是找到了女儿要的银柳。是一位老汉在照料,说是自家苗圃种的,吃了早年夜饭还从梅陇赶过来做一点生意。我们选了一大把不长不短的,也没要点了彩色的那种。问多少钱,老汉说只要一元。我掏出来一把硬币,有一元的,还有8个是一角。 “ 8角可以了!好伐?”我伸过手去。老汉看看我,又看了看边上的孩子,摇摇头,接过了。
要买的买了。我们再朝门口逛去。女儿却一路不响。临出花市时,女儿抬起脸向着我说:“我们蛮好不要还价喏。今天是过年呀!” 我听了心里一个咯噔。女儿的眼里似乎噙着泪水,我觉得这事一定是做得不妥。 我们赶紧回去。老汉正要收摊。我递过一枚一元去,“女儿说给你送两角过来,还要麻烦你找开。” 我真的很不好意思,目光不敢直视。老汉先是一楞,然后连说好好,又急着数给我8只角子,还一迭声叮嘱我看看有没有两分的分币混杂在里面。 女儿已经破涕为笑了。再走时,老汉还朝我们挥了挥手。
回去的路上,鞭炮和礼花响声不断,女儿举着那把银柳快乐得手舞足蹈。我觉得女儿真的是很善良,那位老汉花农也是,善良,还有宽容。只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