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让咨询顾问主动联系你吧!
一、从孩子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孩子一日生活各个方面。家长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过程中培育的。上海西点军校夏令营>>>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当然,作为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家长就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会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自觉行动。这就要求家长要细微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有以下几点,提供家长注意:
1、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家长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2、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家长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
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上海西点军校夏令营>>>
阅读上一篇:夏令营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圈
阅读下一篇:上海西点军事夏令营哪里吸引孩子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