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点军事夏令营教官说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家长应该会用不同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因为在这时你要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同样是这个道理的话,就是我对高中的孩子们是这么说的,并请大继续向下看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教育孩子。
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能以爱的名义去限制他人自由,朋友,爱人,父母都不行的。这只有一种情况你必须被限制,那就是你做了违法犯罪或不道德或伤害自己的事。用这句话更高度概括,是我常常告诉学员的一句话,这个目的在于让他们分辨清楚在什么情况之下要“维护自身权利”和“学会拒绝”。
例如,会有某个学生问“有个同学总是粘着他,有时候会让他很不舒服,为是不是该拒绝。”“老师有时不让我参加社团活动,因为会影响学习。”“妈妈让我不要和这个同学来往,会怕他会把我带坏。”
会不被理解是生活的常态
学生们最常向我诉苦的问题之一是“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我觉得很痛苦”。其实大家想想,有人知道你过往的经历吗?有人知道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吗?其实没有人知道,不是吗?所以不被理解才是生活的常态,而不是被理解。知道这个真相,我想你就不会强求别人一定要理解你,你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想要别人对我好,我要先对别人好;我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要对我好。
这也是学生常常向我倾诉的烦恼“为什么身边的朋友都不怎么理我,有时候以前很要好的朋友见面都不跟我打招呼。”“我对她那么好,她却总是对我爱答不理。”“我和朋友吵架了,努力挽回,但总觉得她对我没有像以前那么好了。”
你也许还不太相信这一条心理学上所谓的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但是你可以先试着在生活中践行这条原则,再考虑自己是不是要相信它。
太好了,又让我碰到这样的事情,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皆是恩典。
碰到困难时,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苦痛也是人生的常态,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就是语言的奴隶,积极的暗示就像一把钥匙,能解放你被束缚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