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子,其实并没有必要那么苛刻,最好是以小孩子为中心,根据小孩子的特征和性格去实施教育。过度教育是个很庞杂问题,它的形成有社会大环境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得到解决的。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小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讲究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一定可以让小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来源:小学生夏令营
1.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要从小孩子的个性、气质类型、潜能特点出发,注意培养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快乐感,只有出自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快乐、不容易厌倦的,相反,若学习里面缺少了兴趣和快乐,则是被动、强迫、枯燥和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的心理。来源:小学生夏令营
2.尊重小孩子的自主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涉。在小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可以引导,但不能干涉和代替,要允许小孩子自己探索。犯错误和失败,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不能因为害怕小孩子犯错或失败,而对小孩子横加干涉。
3.不要对小孩子大包大揽。培养小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会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做事,发展自我责任感,帮助小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各种能力。
4.尊重小孩子,不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小孩子的意志,对小孩子的设计和规划,要从小孩子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总拿自己的小孩子和别的小孩子比,而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鼓励小孩子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
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长大能够成才。望子成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但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龙”的,希望父母们不要在过多的干涉中束缚了小孩子,埋没了他们的天性。家长一定要注意和小孩子的沟通方式哦,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促进小孩子的健康成长意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