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从看来已历经风霜,有点残旧的渔夫码头进入一艘泊在岸边的大邮船。参加此次旅游团组织的最后一次活动——游船河和看土著人的草裙舞。
船舱很大。进入的正面靠里处,是作为舞台的地方。
正对舞台的中央,摆两行铺着雪白桌布的长桌,长桌两边排着靠背椅,摆放了很多可口的零食:各种各样不同品种的小脆饼、烤面包片、还有番茄、橙子、菠萝、哈密瓜等水果,让人们先垫垫肚。
船舱两边靠窗口处摆些四方桌,每桌可坐六人。船上的游客大约一百人左右。
四人小乐队开始演出前的乐器调弦。
一个土著人模样的肥胖大汉,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土著人的歌曲。
一会,大船经理说,因为演员们上一场表演尚未结束,故而可能得晚半小时才可以来到。请大家先吃晚餐。
晚餐是自助餐形式的。大家自觉排队轮流自取食物。倒也秩序井然。
食品以海鲜为主。
满桌海鲜,除了大虾和大蟹,其余海鲜几乎全是生的。有生蚝、生的小虾、鱼籽、海蚌。生海鲜旁边放着很多泰国、印尼、日本风味的调料,青青绿绿夹点白的芥辣调料,就有好几碟,那调料,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怪味道。
游人们兴高采烈地围着装满生蚝的大盘,取生蚝放进自家的碟子,再取了调料,便返回座位大嚼起来。
我一向不喜欢吃生的海产品,吃大虾和蟹又怕会过敏,因此一点食欲也无,只好吃些面包片。
人们大概觉得我有点怪吧。同桌的几位团友问我,为什么不吃生蚝,却来这儿嚼面包片?
他们说,在超市买生蚝很贵的,更不及这儿的新鲜。
香港来的几位游客说:“快吃点吧,不然太“蚀底”(即吃亏)了,另外交了几十元,为的就是来吃这个嘛,正是‘唔食白唔食’(不吃白不吃)呢。”
我还是不敢尝试。
他们惋惜地说:“你真是的,赔本了。”哈哈!
吃完,让人们上船的顶层看夜景。
游船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已驶离岸,泊在了远离码头的海面。
上到船的三层再上顶层,邮船四周和远处的景色一览无遗。
若以有三块白帆标志性建筑的渔夫码头为中心,其右的高楼后面,是黄金海岸的滑浪者天堂,其左是海洋公园,海港上林立的高楼灯火辉煌,看来是黄金海岸的不夜天。
晚上九时多近十时,表演草裙舞的几位土著人演员才到来。
据说,在我们这船表演后,还得再赶下一场——“物”以稀为贵,他们的生意也真够好的了。
土著人演员有点像印第安人的样子,肤色黝黑,宽额深眼,鼻子不及澳洲白人的尖勾和高挺,身材似乎也不及澳洲白人高大。
不一会,表演开始,就只是跳草裙舞。
草裙舞演员是两女一男,全部打赤脚。男演员上身裸露,两女上身也几乎全裸,只是胸前左右肩膊,各有一根细细的带子,吊着两只小小的象椰子壳样的东西——用来遮住前胸,不致露点。男演员不时做些搞笑的动作。
三个男女都穿了看来是一缕缕尼龙绳编织成的,象草裙样的白色裙子。白裙子松松地下滑到胯部,令人很为他们担心——怕一时不小心,裙子会掉下地。哈哈!
还请些游客上去一同表演助庆。一个小时后,表演结束。
再吃些茶点,晚会就结束了。
还在布里斯班看过一次土著人演员的草裙舞,同样是音乐很欢快粗旷,动作却比较单调那种。他们跳舞,似乎只是不停地转动手、顿脚和扭腰。
总算见识了遐尔闻名的土著人草裙舞,也算颇有斩获了。
(离开黄金海岸)
回程时,上午九时多来到大虾镇。
在镇的中央地带,超市的屋顶上,有个木架托着只水泥砌筑的皇帝虾标志。
这儿还是属于昆士兰省布里斯班的地头,具有浓郁的热带亚热带海滨风情。
街道上的路树,很多是棕榈科植物。
房屋当然是澳洲式样的品字形木屋及砖砌平房。
司机要在这儿停半小时,才能再开车五小时的,所以让人们到这镇吃早餐。
坐在餐厅外面吃东西,看到不少去旅游的家庭用小房车驶过。
这些小车后面拖着个小房子,里面有床,有冰箱,有电视,还有水管水龙头可以接水进去小厨房用,这样齐全的设施,足可以走遍全世界了。
这次的黄金海岸之旅,总的感觉是“悠闲”,各地各有特色。供游乐的乐园更颇具特色了:华纳电影世界以及海洋世界都让人乐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