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滑浪者天堂,上午九时半,我们到号称南半球规模最大的黄金海岸海洋世界(海洋公园)游览。
为免人多拥挤,导游带我们先参观北极熊展馆。不远处养着其他动物,看见几只很少见的“鸭嘴兽”。后来才知道,那其实不是“鸭嘴兽”,是与我一同旅游的家里人误称了。这种动物叫“鹈鹕”。
鹈鹕的特徵为大而具有弹性的喉囊。栖息于全世界许多地区的湖泊、河流和海滨。某些种体长可达180公分(70吋),翅展可达3公尺(10呎),体重可达13公斤(30磅),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大者之一。
鹈鹕用像小捞网似的大喉囊捕鱼而食。鹈鹕不是用喉囊储存鱼,而是立即把鱼吞下。褐鹈鹕,即西方鹈鹕从空中扑入水中捕鱼,动作十分壮观。而其他鹈鹕多编成队形而游泳,将小鱼群驱向浅水处,在该处用喉囊捕鱼。
鹈鹕在野外常成群生活,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时问都是在岸上晒晒太阳或耐心的梳洗羽毛。鹈鹕的目光锐利,善于游水和飞翔。即使在高空飞翔时,漫游在水中的鱼儿也逃不过它们的眼睛。如果成群的鹈鹕发现鱼群,它们便会排成直线或半圆形进行包抄,把鱼群赶向河岸水浅的地方,这时张开大嘴,凫水前进,连鱼带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闭上嘴巴,收缩喉囊把水挤出来,鲜美的鱼儿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顿。
真正的“鸭嘴兽”那天我并没有见到,或者见到了我却没有留意?现把从网络上找到的鸭嘴兽图片发上,自己保存和让可能浏览的朋友看看。
北极熊展馆是海洋世界新建,2001年才开放的新馆。
展馆的一面是很高的水泥批荡的厚墙,整个展馆呈半圆形。约有200平方米左右。
展馆是仿照北极熊原来的生活环境设计建造的——用水泥砌筑成高高低低的,各种形状的岩石,围绕着一泓碧水,气温永远保持在20度以下。展馆建得很高很深,有粗粗的铁丝网围拦。
我们透过铁丝网,从上往下看,展馆里只有一只北极熊。
它全身都是白色的。很悠闲地独自在它的“住宅区”内踱步,有时走走,有时爬爬,有时坐坐。
看过了困在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里的北极熊,走下一道旋转楼梯,我们下到楼下。
再透过两米多高的厚玻璃,看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
然而它好象挺喜欢在岸上活动,不大喜欢下水似的,眼巴巴地等了好一会,它才下了水,但也只呆了一会儿,便又爬上人造岩石上小憩了。
透过厚玻璃看完北极熊后看录像。
录像反映的,是从俄罗斯经过中国,再运到澳大利亚的运送北极熊的整个过程。
接着还是集体活动——到海豚湾看海豚海豹表演。
路上,看到馆内火山爆发的情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人造的,很是逼真。
海鸥无处不在,海豚湾浅水处,几只海鸥在浮游。
表演未开始,看台正中的位置,有两个人推着小车在出售雪糕和爆玉米花。
因为常常会有碎屑掉到地上,海鸥便不离左右地在小车旁边呆着。
到表演开始,出售雪糕和爆玉米花小车推走了。海鸥也不用人赶,自行飞走了。
看台上购到食物的游人,都很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他们把装雪糕和爆玉米花的纸袋握在手里,一直到看完表演,找到垃圾筒时才丢掉。
十时四十五分,音乐响起,宣布表演开始。
六条海豚排队出场。一个女司仪驾驭摩托艇,与几条海豚一同转圈。
另有三个男人负责海豚表演活动。也是表演翻滚、跳跃、钻圈、握手,最后六条海豚一同摆尾巴表示数目和与观众拜拜。
与看过的香港、广州的海豚表演大同小异——全世界的海豚表演都是这样的格局吧?
海豚表演是半小时,十一时十五分准时结束。
下一个参观点是金海豹馆。
金海豹馆就在海豚湾不远处。十五分钟后,我们已在金海豹馆坐好了。
入口处有个澳洲土著打扮的人,提一根大木棒,耳朵上方各插两根骷髅骨,身穿有豹皮黑白花纹斑点的短裤和背心,专门逗笑——用长木棒挂了个一动木棒便不停抖动的黑色软塑料蝎子,他站在门的后面,总是把塑料蝎子突然伸出到女游客脸前,吓唬那些进入时,低头留意脚下木条铺设的通道,而没注意他在搞笑的女游客,引起她们阵阵惊叫,娱乐那些已在看台坐定了,却百无聊赖的,以及跟在后面的游客。
金海豹其实也就是黑色的海豹。
金海豹的表演场地建在大湖中央,舞台离水面不到30公分,面积约三十平方米。
最上面一层,是水泥板铺制的,靠后方做成土红色花岗岩堆砌成的小山冈的样子,右边有条约两米高六十公分宽的光滑斜坡,正中有个较大的凹位。
凹位两边各画着一个内外两层的大圆圈,里层的圆圈,画了个土著人样貌的大圆脸。
十一时半,音乐声响起,两只黑色的海豹,从土红色花岗岩小山冈的光滑斜坡,一下子冲下舞台前的水面。却又立即从跳出水面,爬上表演场地中的两个土墩子,似乎已睡着了的样子,打起了如雷鼻鼾。
另有一条金海豹,乘坐小艇,从山后的水域绕出来,走上表演场地,左稽举起,向观众问好。并模仿工作人员的动作,表演鼓掌、饮咖啡;另一条金海豹则表演倒竖尾、鸣叫、打鼻鼾、吻工作人员面颊的动作,很听指挥很配合的。
看完海豚、海豹表演,已是应该吃午饭的时间了。导游叫大家各自为政,吃完饭后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