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心夏令营发布时间:2010-6-30 14:38:58
阿姆斯特丹,无奇不有,而人们见怪不怪。
有着“性自由之都”之称的阿姆斯特丹,色情业也好,软毒品也好,同性恋婚姻也罢,都是合法的,全然不需要遮遮掩掩。
在阿姆斯特丹著名的红灯区,“橱窗女郎”们穿着性感的内衣或是比基尼,在橱窗中摆个造型,安详而淡漠地临窗而立,一派理直气壮、光明正大之气。在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馆中,陈列的展品从远古到近代,相当丰富:既有极其珍贵的原始时代的性器官图腾石雕、中世纪绘有春宫图片的烟盒,也有维多利亚时代色情小说的插图——而参观者全都泰然处之,没有人大惊小怪。
荷兰人在对待性的问题上,有着一颗平常心,全然一派天真无邪之气。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以开放的性态度和性文化著称。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上,所有能竖起来的东西,都是以男性生殖器为外形设计的,就连一些小桥的扶手,也是一个竖的阳具。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规划,是以马蹄形运河网为基础逐渐向外扩张的,运河两边,停泊着风格各异的水上船屋,有大约一万人在这些船屋里居住。一些造型各异的旅游观光船,常常在运河里穿过。有专门的人士统计过,阿姆斯特丹一共有一千多座桥梁,很多的游客经常站在桥上拍照留念,常常在拍照的时候,不经意地扶着桥梁上的护栏,护栏非常的光滑。
阿姆斯特丹有闻名全球的红灯区,有普及、平常而且廉价的性博物馆,也有六十多座各类美术、艺术博物馆,可称得上是个艺术的殿堂。这个城市可谓光影流离、色彩缤纷。
阿姆斯特丹的街头,人多且杂:不同的肤色人种,打扮各异;游客与本地人,乞丐和卖艺人,两米多高的巨人和侏儒,混杂一处,但看上去浑然一体,热闹而有序。街头的人群熙熙攘攘,到处是浓郁的市井气息。阿姆斯特丹更像是一座“小市民的城市”。这座城市中的人们脚步匆匆,神色平静淡然,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阿姆斯特丹似乎容得下一切怪异和另类。
可以说,阿姆斯特丹简直就是一个人性的大实验场,测试着人们道德容忍的底线。不过实验的结果仿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阿姆斯特丹也许是个大染缸,它的色彩也许过于斑驳复杂,但这里肯定不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尽管这里容纳了那么多在其他地方可能被看作是危险、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阿姆斯特丹看似坦荡,但其实却像个谜:我一直不解,是什么使这座城市如此的宽容?有人说是由于这里地势低洼,阿姆斯特丹人好不容易在海平面下建立了城市,还时时为洪水担惊受怕,所以格外懂得及时行乐;也有人说是由于填海造田需要外来人的帮助,所以荷兰人欢迎外来人的加入,也对各种外来事物格外宽容,以至于荷兰女王有个外国丈夫,荷兰人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就不足为怪。
阿姆斯特丹还得益于它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这里荟萃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资。而人们在全球游历中获得的见识,也把阿姆斯特丹培育成一个具有自由、宽容和理性精神的城市。对许多人来说,她是向大海挑战的勇士们的母亲港,是备受迫害的人们安身的地方。因此,胸襟宽广的阿姆斯特丹,总是洋溢着一种异国情调,同时又让初来此处的人们也能产生回家的感觉。不管什么原因,这座城市都以它的大胆与宽容,至少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存在的可能性。
欢乐城市:自行车王国的欧洲版本
尽管是第一次到阿姆斯特丹,我却并不觉得陌生——因为那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自行车,让我想起故乡北京。
我在一个夏日的午后走近阿姆斯特丹。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郊区。和许多欧洲城市不同,这里有很多公寓楼群组成的社区。一排排四五层的公寓楼整齐地排列在一起,颜色、式样统一,四周设施齐备,花木扶疏。一方面,它让我们想起这是一个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另一方面,又让人感叹荷兰人把严谨缜密的精神倾注在城市的建造上。
一辆辆自行车就在道路上穿行,车上的男女老少都有着一种悠然自得的气度。许多人的车上装有车筐,有的筐里是蔬菜水果,有的是鲜花,有的是一只小狗。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填海而成的“水下城市”,所以才让自行车有了如此大的用武之地。阿姆斯特丹又是一座港口,有一条条运河蜿蜒穿过城市,船自然是少不了的。而在陆地上,既保留了古老的有轨电车,也特意为自行车设置了专用车道。各种交通工具和它们的乘客和谐地编织出了城市的交通网。
平心而论,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流还不能与北京相比。如果说后者在高峰时间城市中涌动着自行车的洪流,那前者只能算是溪流而已,但阿姆斯特丹的骑车人更像是这座城市的主人。不仅仅因为专用车道和机动车的礼让,更因为骑车人那种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的态度。他们轻捷地穿过街市,有时还可以把汽车甩在身后。自行车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也是她最富有魅力的风景。阿姆斯特丹有不少公用的自行车,因此有时骑车人会将车靠在运河边的栏杆上,然后潇洒而去。
黄昏的阳光照耀着平静的运河和栏杆边的自行车,这样的画面让这座城市充满了一种慵懒的气息。
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让我想起骑着破车横穿城市、在长安街上飞驰的少年时代。那个时候,北京也曾是自行车的天堂。但随着汽车的增加,我的天堂被汽车的车轮、废气、噪音淹没。没想到,在阿姆斯特丹却为自行车保留了一片净土。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让我有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像是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架在木桩上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约70万人口。中世纪初,这里还只是个渔村,1926年建市。12~15世纪因开展东方贸易而成为重要的港口。17世纪的荷兰曾经是称雄海上的殖民国家,这里是荷兰两大殖民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荷兰西印度公司的基地。18世纪后,经济萧条,发展近于停滞。19世纪初阿姆斯特丹成为荷兰王国的首都,但只是王宫的所在地,中央政府仍设在海牙,这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是独一无二的。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工业、金融贸易、旅游和文化艺术中心。这里的造船、飞机制造、化工、电子等工业都十分著名。另外,钻石加工也驰名世界,工业用钻石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0%。
这里的金融业位居欧洲前列,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欧洲最大的交易所之一。
荷兰约1/4的国土在海平面以下,阿姆斯特丹的地势更是低于海平面1~5米,是个典型的“水下城市”。城里河网密布,有“北方威尼斯”之称。以前,整个城市的房屋都是以木桩打基,城市就像架在无数个木桩上。
城市符号
运河:阿姆斯特丹河网交错,河道纵横,高空俯瞰,状似蛛网。荷兰地少人多,不仅向海向河要地,还向河上要房,阿姆斯特丹的河道上泊有2万多家“船屋”。虽然是船屋,但设施齐全。乘玻璃船游览阿姆斯特丹才能真正体会阿姆斯特丹水城的味道。游船穿行在著名的河道间,河道两旁是典型的荷兰民居。荷兰民居建筑特点是房子正面和窗户都是细长的,这是因为当时征收房产税是按门面的面积征收,精明的荷兰人为了节省税都尽量减少正面的面积。由于门面狭小所以装饰的心思都放在了屋顶的女儿墙上。仔细观察会发现各家的女儿墙都不同。由于门窄,大型家具物品需从窗户进去,为此房上设有突出的吊钩。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运河有皇帝运河、王子运河和绅士运河等。
安尼·佛朗克屋:1942年德国犹太女孩安妮为躲避纳粹的屠杀,在这里的密室躲藏了两年。写下了著名的《安妮日记》,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日记。它记叙了二战期间小作者一家和亲友为躲避纳粹而藏身阁楼的故事。这本日记被译成55种文字,总销量超过2500万册,也是热销时间最长的书。
梵高博物馆:收藏有著名画家梵高(van gogh 1853-1890)200多件油画和600多件绘画作品。此外还有印象派大师莫奈和高更的作品。
荷兰王国的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位于艾瑟尔湖西南岸,人口73.5万(2003年)。阿姆斯特尔河从市内流过,从而使该城市成为欧洲内陆水运的交汇点。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全市共有160多条大小水道,由1000余座桥梁相连。漫游城中,桥梁交错,河渠纵横。从空中鸟瞰,波光如缎,状似蛛网。市内地势低于海平面1—5米,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由于地少人多,河面上泊有近2万家“船屋”。
过去,城市的建筑几乎均以涂了黑柏油的木桩打基,以防沉陷。王宫的地基使用了13659根木桩。
“丹”,在荷兰语中是水坝的意思。是荷兰人筑起的水坝使700年前的一个渔村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16世纪末,阿姆斯特丹已成为重要的港口和贸易都市,并曾于17世纪一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文化中心。1806年,荷兰将首都迁到阿姆斯特丹,但王室、议会、首相府、中央各部和外交使团仍留在海牙。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拥有7700余家工业企业,工业用钻石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0%。此外,阿姆斯特丹还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第二大港。港口完全实现了现代化。港内外交通运输十分发达。
鲜花是荷兰重要的出口商品。位于阿姆斯特丹西南郊的阿斯梅尔花卉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市,花卉销往100多个国家。
阿姆斯特丹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独特的景观使阿姆斯特丹的旅游业十分发达,
阿姆斯特丹又是欧洲文化艺术的名城。全市有40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各种艺术品100多万件,其中不乏蜚声全球的伦勃朗、哈尔斯和弗美尔等大师的杰作。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梵高美术馆以收藏17世纪荷兰艺术品而闻名,梵高去世前两天完成的《乌鸦的麦田》和《吃马铃薯的农夫》就陈列在这里。
1994年,阿姆斯特丹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热报线路top10
相关热门文章
网站导航
2014品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