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这两句儿时耳熟能详的口号,曾经是“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战争电影的英雄标记。
其中《宁死不屈》,曾给我少年的记忆打下太深的烙印,两位卓娅式的女英雄形象至今仍在心头挥之不去。无论如何也让我想不到的是,当时空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跨越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历史的机缘竟会让我与这部电影的故事走得如此之近。
五一期间,我寻踪觅迹来到吉诺卡斯特,这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古老城镇,是阿尔巴尼亚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也是《宁死不屈》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
我们径直来到居高临下的吉诺卡斯特古城城堡,这里就是二战时期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英雄的关押地,电影中那熟悉的地牢与水牢又重现在眼前。
五月的吉诺卡斯特已是春暖花开时节,但地牢里却阴冷潮湿,走在过道里浑身不时打着冷颤。我想,这样的气候环境应与当年并无二致,这恰好说明了法西斯的残忍和被关押者的坚贞不屈。
沿着地牢的过道,我们逐一参观每一个牢房,总共有十几间,几乎每座窄小的牢房里的墙上都用阿语写着英雄们不屈的文字:“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为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幸福而战”……,在这里,我似乎明白了,这部电影为什么叫《宁死不屈》。
这是一位反法西斯男战士的牢房
电影的镜头闪回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1943年德军占领的吉诺卡斯特。美丽勇敢的女中学生米拉在参加爆破驻地德军军火库行动后,因叛徒出卖入狱,受伤在养的女游击队员阿费尔蒂达同时被捕,敌人把她们关押在吉诺卡斯特城堡阴冷的地牢中。面对盖世太保少校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们始终不为屈服,在狱中坚持与敌人英勇斗争,直至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1939至1944这五年间,是阿尔巴尼亚民族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残暴侵略,没有吓倒阿尔巴尼亚人民。米拉与阿费尔蒂达的英雄事迹感染了在成千上万的同胞兄弟姐妹,唤起更多的阿尔巴尼亚人拿起武器,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战斗。影片中男女声合唱主题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以其雄浑、悲壮和富于感召力的旋律,真实地记录了当年阿尔巴尼亚人抗击法西斯的汹涌热潮。
影片<宁死不屈>剧照,来自网络
一边参观,我们一边嗟叹。深为女英雄的英勇行为所折服,更为她们的不幸临难而惋惜。由此,我们又为中阿关系的起伏波折唏嘘一番。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两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两个英勇无畏的民族,曾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好兄弟,如今仅拥有八千里路的疏云和淡月(关于中阿关系,以后标点会有专文评述)。
宁死不屈,这其实是一个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真诚地希望阿尔巴尼亚人民,能牢记这段历史,延续这种精神,把握好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