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心夏令营发布时间:2011-3-7 9:55:54
在柏林的一家宠物店里,蟑螂品种不少,每只售价从1欧元到100欧元不等。店主对记者说,蟑螂很有天赋,人类可以从蟑螂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它们受生物钟的影响,晚上的蟑螂变得像“天才”一样,连像薄荷油和糖水的气味,也能记住好几天。
把蟑螂培养成“赛跑能手”,很多德国人还把蟑螂培养成“赛跑能手”。在柏林有很多赛蟑螂的俱乐部,每周都举行别开生面的“职业联赛”。
这些“职业运动员”个个训练有素,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呐喊助威,并纷纷下注,使得比赛更加紧张刺激。比赛的跑道长2米,每只蟑螂各占一条。
在一声发令枪响后,早已蓄势待发的蟑螂们争先恐后地冲出去。一时间,绰号“小精灵”、“巨无霸”、“冷面飞人” 的蟑螂你追我赶冲向终点。
一位蟑螂“培训师”说,他养了100多只蟑螂,个个“四肢发达”、“出身名门”,就连饮食也是根据保健配方来安排的。用他的话来说:“它们可不是出没在厨房碗柜间人人喊打的那些家伙……它们是在爱的包围中长大的。”
训练项目非常齐全,既有起跑、速度等专业训练。为了能让心爱的蟑螂有所作为,很多蟑螂迷还将他们的宠物送到动物培训师那儿进行培训。
训练项目非常齐全,既有起跑、速度等专业训练,又有如何应付“大场面”,就是在照相机的闪光灯下也能镇定自若的训练。当然,每次训练后,这些宠物还要来顿大餐。
虽然蟑螂的亲戚朋友分布在全世界,但在德国生活多年,却从来没发现过一只。一开始并不相信这里没有蟑螂,每次逛超级市场时,就四处搜寻,但从没找到相关灭蟑螂的“证据”,如克蟑之类的喷杀剂等。相反,倒是捕杀苍蝇的有不少。
德国上下大力提倡卫生清洁,蟑螂才消失。问了专家才知道,在德国不是从来都没有蟑螂的,而且曾经多得成灾。100多年前,德国在欧洲曾是卫生状况非常不好的国家之一。
德国的蟑螂不仅多,而且还殃及其他许多国家,成为全世界在室内蟑螂治理方面很难对付的一种。后来德国上下大力提倡卫生清洁,母亲要培养孩子讲究卫生的习惯。于是,这种习惯一代传一代,就有了德国今天这样的在各家各户几乎都看不见蟑螂的干净面貌。
有意思的是,由于多年来没有再见到蟑螂,很多人开始怀念这种小动物,所以才出现养蟑螂的热潮。伟大的建筑艺术往往是时尚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它显示了一个时代的创造力和科技的进步。
这一点今昔相通:例如,像科隆大教堂这样的建筑,给人留下强烈的震撼,却看似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如此完美的境地。20世纪初期,包豪斯运动从魏玛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建筑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它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将建筑物的功能放在首位。
德国现代建筑也以其美学性和功能性令人赞叹,从博物馆到体育场馆,游客在德国可以欣赏到众多充满创造力的建筑新作。此外,德国在这方面也是重要的“全球大玩家”。
德国建筑师对海外的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国际建筑业巨星也愿意到德国获得更多的灵感。本期为您介绍四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德国现代建筑代表:汉堡易北爱乐乐团音乐厅、欧岑诺伊姆水族馆、沃尔夫斯堡菲诺科技中心、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
易北爱乐乐团音乐厅成为汉堡市一座崭新的地标建筑,同时也跻身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音乐厅之一。这座在易北河的波涛浪尖、历史悠久的皇家仓库a旧址上拔地而起的宏伟建筑是一座融建筑艺术、杰出音乐和港口边绝佳地理位置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精品。
古风孑遗的皇家仓库与晶莹玻璃墙体的流畅曲线和谐共存、交互辉映,成为易北爱乐乐团音乐厅令人瞩目的特色名片。易北音乐厅建筑群包括三座音乐厅,一家酒店、45间单元房以及一座高出河面37米的公共广场组成,可360度观赏城市全景。
易北爱乐厅的核心建筑物是一座高出河面50米、可容纳2150人、具备极佳声学效果的音乐厅,它是欧洲最具挑战性的建筑工程之一。这件无以伦比的建筑艺术杰作出自瑞士著名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德梅隆 (herzog & de meuron)之手。
由斯图加特本尼施建筑工作室(behnisch architekten)设计和建造的欧岑诺依姆海洋博物馆是德国统一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馆建筑之一,如今已经成为汉莎同盟城市施特拉颂德的标志性建筑。
欧岑诺伊姆水族馆是一座没有背面的建筑,所有墙面都热情地迎接着光线照射与人潮涌动。超前的设计理念将四座环形建筑通过居中的玻璃门厅连接起来,成为一座开放式的流线型建筑群。
如此便产生一片自由的空间,成就了建筑内外非同寻常的奇趣视野。整座建筑的造型以及色彩,更是向海洋而非城市汲取了创作灵感。明亮的色彩基调和流线型轮廓使得这座建筑给人以展翅风帆的明快印象。
这座建筑由四个按照不同展览主题规划的建筑空间构成,这样整个建筑容量就被均匀划分,使其能够和谐地融入到周围的建筑风格中去,避免太过突兀。并且尽管如此,欧岑诺伊姆海洋馆还是能够凭借别致的造型在港口景观群中脱颖而出,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视线。
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在2010年慕尼黑歌剧节上启用了迷你歌剧舞台“21号亭”,这是一座搭建在马厩广场上的临时性演出场地。库伯·希姆布劳(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们为这座可以移动的铝制建筑设计拼贴了美轮美奂的锯齿形幕墙。
具有实验性且超凡脱俗的不仅是建筑风格,还有音乐节目单: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们如表演艺术、图像艺术、文学以及作曲家、导演和音乐家被邀请前来,突破各个艺术形式的界限、互相交融,在演出空间内用各种非同寻常、充满奇思妙想的表演形式令观众大开眼界。
扎哈·哈迪德为沃尔夫斯堡菲诺科技中心打造的实验性蓝图终于变为现实。经过四年多的建造,这座在许多项目上打破陈规、别开生面的建筑物于2005年11月24日投入使用并且在2005年11月25日对公众开放。
依靠最先进的特殊建筑材料,承建该项目的国际性的建设团队终于将获得普利茨克奖的建筑大师奇妙空间设想筑造成眼前壮丽的现实。扎哈·哈迪德设计的锥形基底以及拥有高雅照明的展览大厅在2000年国际性建筑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这位来自伦敦的女建筑师为菲诺科技中心设计了一个雄踞与街道上方、具有强烈视觉震撼性的新颖造型。建筑下方是开放式的新型城市空间,并且将其设计成有顶棚的人造自然景观,分布着和缓的山丘与谷地。
在挑高7米的内部,营造出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瑰丽自然景观,呈火山口、洞穴、梯田以及高原等造型,这一区域展示了自然科学与科技主题的250种奇妙现象。
走在时尚尖端、极具先锋实验性的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寻常的支撑、搭梁和加顶等建筑步骤进行,而是要求如同雕塑般整块塑形。
完成这一造型仅在物流、统计以及结构上就已经取得非凡的成就。与当今分布极广的标准钢筋混凝土建筑不同,菲诺科技中心建筑大多使用模板拼装系统,利用大量个性化定制的模板元素以及特别的现浇混凝土,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菲诺科技中心是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自动压缩混凝土”建筑,作为建筑学上该领域的参考范本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新型的特殊混凝土,菲诺多种形式的造型世界就难以实现。这项工程作为具有实验性的先锋建筑在技术史上书写了崭新的篇章。
菲诺科技中心连同部分休闲设施如非正式学习场地,都属于科学中心国际部。这座毗邻ice车站、与对面的大众汽车城相互辉映的大型地区性建筑工程打造了近9000多平方米的活动面积。
整座建筑造型的纲领是:菲诺的世界没有明确的界限,流动的景观唤起人们探索的兴趣。它是建造起来的动感,建筑中的传奇。“探索的乐趣”——具有创新精神的沃尔夫斯堡市因此获得了一座全新的标志性建筑。
热报线路top10
相关热门文章
网站导航
2014品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