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历史介绍
1248年,海牙由当时的荷兰伯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储威廉二世所建立。截止15世纪初,海牙依然是座被赋予城市权限,没有城墙的城市——因为极低的防御能力,西班牙的军队1499年轻易地将海牙侵占。1806年,海牙被当时的法国统治者升格为城市。而个多世纪以后荷兰的其他城市才陆续得到类似的权限。
海牙的发展一波三折,使它不及邻近的城市(如莱顿、台夫特)一样的历史悠久。1850年后,当中央政府在荷兰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海牙便急遽地发展起来。现今的海牙旧区多建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发展中的海牙在1903年吞占了洛斯德伊嫩市的一部分,至1923年洛斯德伊嫩市成为海牙的一部份。
二次大战期间,海牙遭受到广泛而沉重的破坏。大西洋壁垒在建成后横穿了城区,导致所有邻近地区的建筑物址被纳粹德国所拆毁。战后,海牙是欧洲重建工程中最大的一个地方。城市大规模向西南扩展。被摧毁的区域也迅速地完成重建。
1985年前后海牙人口达到高峰,曾有多达六十万的居住于此。
1970年代和80年代间,以白人中产阶级为主的海牙居民纷纷移居到邻近的城市,如福尔堡、莱德斯亨丹、赖斯韦克等。这一现象催进了郊区的繁荣,但市中心却日趋贫困。政府为将海牙近郊纳入海牙市内所作出的尝试引起极大争议。1990年代,在荷兰议会的同意下,海牙成功地从邻近城市的已建或建设中住宅区中并吞了相当大的区域。